多爾袞和奕有著相似的地方 兩人生前死後待遇為何天壤之別

對清朝輔政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清朝十來個皇帝中,以未成年身份登基的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和宣統,年幼的他們沒有能力治理國家,故而需要有輔政大臣或者輔政王爺協助處理國家大事,在清朝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三位輔政王爺,他們分別是:睿親王多爾袞、恭親王奕和醇親王載灃。載灃這個人沒啥好說的,基本沒有什麼治國能力,輔政三年清王朝滅亡。今天咱們來聊一聊多爾袞和奕。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奕,清道光皇帝第六子,咸豐死後,他聯合兩宮皇太后取代輔政大臣,輔佐同治治理天下,授予議政王之銜。

這兩個親王雖然相隔200多年,但是在很多地方都有著相似之處:他們都曾有希望成為皇位繼承人,他們都是以皇叔的身份輔政;他們都是文武全才的親王;他們都曾在輔政期間一展抱負;他們都在清朝歷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然而,這兩人生前死後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多爾袞輔政期間,實際上已經享有了皇帝的權威,大權在握,死後更是被追封為“清成宗”,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在位的皇帝。不過,他死後兩個月,政敵們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他一切的殊榮都被剝奪,甚至牽連後代,禍及子孫,直到乾隆當皇帝后才給他平反。

奕輔政生涯坎坷,權力逐漸增多之後又逐漸被剝奪,後來乾脆被除了議政王的頭銜,經常受到慈溪太后的刁難與訓斥,進取之心逐漸消失,最終鬱鬱寡歡病逝。他死後與多爾袞不同,顯得極為風光,“光緒皇帝親往祭奠,為他輟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賜諡號‘忠’,加恩進賢良祠,並配享太廟”。

為什麼身份、地位、能力非常接近的輔政親王生前死後竟有天壤之別的境遇呢?

這自然不可避免地牽扯到當時清王朝的情況、他們自己的性格與為人處事,但是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他們遇到的皇太后相差巨大,我們能夠從多爾袞和奕輔政期間的經歷中看到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的身影,這兩個女人的態度對多爾袞兩人的生前死後的境遇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孝莊太后,順治皇帝的親生母親,我們能從《清史稿》和《康熙實錄》中的一些記載確定,孝莊這個人聰明能幹、有大局觀,並且在輔佐順治和康熙時表現出一定的政治才華。她丈夫皇太極突然死亡,沒有指定誰當皇帝,當時多爾袞和皇長子豪格都是皇位有力競爭者,在一系列博弈之後,皇子順治成為皇帝,多爾袞輔政。

如果孝莊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那麼勢必和多爾袞爭權,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兒子的身份,參與朝政。然而,她沒有這樣做,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自然知道自己如果參與到朝政中,群臣必然站隊,權力鬥爭必然動搖國本,為了維護自己兒子的皇位,她甚至願意下嫁多爾袞,用自己的婚姻為兒子保駕護航。她所關心的是清朝的未來,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多爾袞生前能安邦定國,是孝莊太后的退讓給了他機會,而多爾袞身後的悽慘則是執政期間自己所做之事的後果罷了。

與孝莊不喜歡爭權相比,奕遇到的慈禧太后則是一個能力不足、利慾薰心的皇太后。咸豐皇帝生前就不太喜歡慈溪,因為他察覺到慈禧想要干涉朝政,為了防著慈禧與奕,咸豐皇帝專門為自己兒子同治選了幾個他認為不錯的輔政大臣,只可惜慈禧為了得到權力,拼命為自己爭取垂簾聽政的機會,當咸豐的靈柩回到北京的時候,輔政大臣就遭遇慈禧和奕的毒手,紛紛被抓或者被殺,慈禧和奕成了政變的受益者,慈禧垂簾,奕成議政王。

然而,利慾薰心的慈禧怎麼能夠容忍不識時務、膽大妄為、與自己爭權的奕好好地屹立朝堂不倒?於是使勁各種手段,搶奪奕的各種權力,恭親王只能被慈禧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初奕為了自己能夠回到權力中心,力促慈禧垂簾聽政,實在是自尋死路,政治生涯的三起三落完全是咎由自取,最後只能含恨離開人間。恭親王輔政的時期,清王朝深陷內憂外患之中,而慈禧的唯我獨尊讓恭親王抬不起頭顱,哪怕他豪情萬丈,哪怕他能力出眾,只能被慈禧不斷打壓,迷失自我,晚年反對變化,迎合慈禧就是例項。

參考資料:《清史稿》、《晚清宮廷實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35 字。

轉載請註明: 多爾袞和奕有著相似的地方 兩人生前死後待遇為何天壤之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