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裡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裡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裡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有些家長喜歡用棍棒教育,而有些家長卻喜歡用一味賞識的教育方法來讓孩子成長。但是否有父母考慮過這兩種方法都具備一定的劣勢呢。棍棒教育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而過度的賞識教育可能會讓孩子變得過於自信。父母採取中立的態度才是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的。

鄰居家的孩子文文就是棍棒教育下的一個典型例子,文文爸爸的性格比較暴躁,對於孩子犯錯誤的行為,總會是以簡單的責罵或者打罵來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原先那個活潑可愛的文文變得有些沉默寡言,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模樣。

其實無論是棍棒教育還是賞識教育,這其中都帶著家長的主觀情緒,都是以批判的態度面對孩子,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概念就是中立性態度,如果家長可以用更為客觀的中立性態度面對孩子,相信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更多的關懷。

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作為家長,我們常會以好壞的標準來評價孩子。這樣就會顯得家長沒有那麼中立。在對孩子做出評價時是帶著審判的意味的。而孩子也會因為我們的評價,努力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生長。雖然我們總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但這樣的觀念並不準確。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因為在父母年輕的時候,他是有能力脫離孩子的,但是孩子沒有勞動能力。對於孩子來講,他們能依賴的只有父母,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孩子離不開父母,但父母可以選擇離開孩子,所以孩子對於父母的愛才是無私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的某些否定自己的舉動,而陷入懷疑的心理怪圈當中或者是因為家長的讚揚而變得過於自我,這是孩子的本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而父母的不經意的眼神都包含著一個成年人固有的思維和既定的標準,這些不成文的標準會準確無誤的傳導到孩子那裡,如果父母批評了孩子,那麼孩子的認知順序是我惹父母生氣了,其次才是我做錯了,再接著就會引發我是不好的這麼一個結論。而家長對孩子施行棍棒教育的方式,只不過將這種眼神轉化為更為明顯的責罵或者打罵的方式,同樣會讓孩子不能充分地認可自我。

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但棍棒教育的另一個極端賞識教育也同樣存在不容忽視的弊端,會讓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我。

有些父母總是對積極這一層面理解得過於淺薄。為了讓孩子不要那麼自卑,就可能會透過誇讚的方式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但其實誇讚本身大有門道,誇什麼,不誇什麼,這裡面是有學問的。而誇讚的分寸把握與結果之間的聯絡也是非常緊密的。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要麼過於挑剔,要麼過度誇讚,這樣做反而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反作用,讓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從而無法直面失敗。

所以我們必須要拿捏好賞識的尺度把握。凡事都應該被掌握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一旦超出這個限度,就會產生不良的後果,這一點在賞識孩子方面同樣適用。過分賞識會令孩子的逆商偏低,雖然每個人都需要被人認可,但被誇讚太多的孩子往往會容易出現不能接受失敗的現象。很多家長認為這可能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祟,而這卻是孩子過分在意成績、結果等外在獎勵的表現,需要引起家長警惕。

過分賞識還會導致孩子的創造力下降。當孩子被外界的認可所捆綁時,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呵護自己的果實,只會選擇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以便於自己獲得誇讚。但卻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

所以說,賞識教育或者棍棒教育都不能算作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那就是我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中立性態度。

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第一、價值中立,保持好奇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會被慢慢地消磨。但若是家長過於依賴於自己的習慣來判斷孩子行為的對錯時,往往就會忽視對孩子保持好奇的態度。

每個人的生物發展都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的行為也一直在發生變化,而作為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優越感,嘗試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以充滿好奇心的眼光看待孩子。

比如說孩子做了一件讓我們很不能理解的事情,如果我們可以不先去依照我們的想法去下結論,而是繼續觀察或者和孩子進行友好溝通,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很多時候當父母這樣子做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有太多地方誤解了孩子的善意。這是因為大多數的時候,孩子的行為和我們以為的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出發點同樣也是值得我們認可的。

好奇心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就是童心,如果家長可以保持價值中立的原則,不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過早的定性。這就會減少傷害孩子的頻率。

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第二、創造抱持性養育環境

抱持這個概念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的,是指母親能滿足嬰兒早期的各種生理需要。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予以充分的肯定,如果孩子實在不能解決的時候才會上手幫忙。

而抱持性的養育環境,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圓滿完成任務的時候鼓勵你,在你受挫的時候支援你,在你想要表達的時候包容你。而這三點也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很放鬆,可以真正的做自己,更為重要的是在抱持性環境中,他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從容。給孩子創造一個能夠體驗愉悅感的環境,能夠讓孩子體會來自父母的包容,同時也能夠在受到挫折時,可以得到別人的支援。

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之所以親子關係會出現裂痕,很有時候是因為親子雙方都不能理解對方,總是想當然地揣測與定性對方的行為,這種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只有真正放下所謂的批判準則,以中立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讓父母更好地體會到孩子的內心想法,從而使親子關係越來越穩固!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18 字。

轉載請註明: 賞識教育疑點重重,棍棒教育同樣不可取,父母該如何取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