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確實是一場重大政治災難。寵大的蘇聯及其華約轟然垮塌解體,現在回想起來仍令人不寒而慄。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重大的政治災難呢?說起來原因確實十分複雜,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蘇聯難辭其咎,與其這幾十年來的神操作有著最直接的關聯。
東歐劇變在西方社會被稱之為東歐1989年系列革命,指的是1989年前後東歐一些共產黨和工人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喪失政權,並由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盪。這場劇變始於波蘭,後發展到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華沙條約組織國家,最終以蘇聯解體而告結束。
那麼,為什麼說東歐劇變蘇聯難辭其咎,並與其幾十年的神操作有關呢?這要從冷戰說起。
二戰後,美蘇對抗己見端倪,於是在1949年之前,蘇聯在東歐先後扶持成立了八個人民民主國家。而這些國家的建立都受到了蘇聯的影響,都蘇聯的影子。起初,蘇聯和東歐這些國家還是平起平坐、互利互惠的,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蘇聯在石油、電力、能源、貿易、科技等諸方面給予了不少的幫助和支援,對東歐國家戰後經濟復甦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1947年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杜魯門主義出爐後,美蘇冷戰序幕正式拉開。為了與美國對抗,蘇聯則對東歐開始了一番不停地神操作,力求一體化,強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控制東歐,以對抗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
對東歐的控制起於斯大林,而且做的工作也最多。
首先是蘇聯模式的輸出。斯大林把蘇聯的模式硬塞給東歐國家,使它們無法根據自己的國情走自己的道路。這些東歐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在經濟上都是蘇聯模式,除了東德、捷克外,經濟都比較落後。起初,許多東歐國家像保加利亞、波蘭、南斯拉夫等國家在本國民主政權建設和經濟恢復中,都與蘇聯模式是有區別的。但這些可能符合本國實際的模式被迫中止。
蘇聯模式的輸出,實際上是隻允許東歐各國按蘇聯模式建立社會主義,特別是在經濟上,幾乎全部照搬照抄蘇聯模式。然而,沒有多久蘇聯模式的弊端就暴露出來,比例失調嚴重,輕工業農業嚴重滯後,發展速度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始終在低標準中徘徊,明顯落後於西歐,久而久之,民眾強烈不滿。對此,東歐國家也做了一些改革的努力,但都不可能突破蘇聯模式,所以,經濟狀況一直惡化。
其次是霸道強勢的關係。蘇聯老大思想嚴重,動不動就干涉東歐國家的內政外交。蘇聯以老大自居,要求東歐國家都要堅決維護服從蘇聯的利益,利益有矛盾時,必須服從蘇聯利益。猶如黑社會老大一般,對兄弟國家和兄弟黨內部的具體事務動不動就訓斥,甚至出兵干涉。
1948年2月,斯大林就南保條約以及南斯拉夫向阿爾巴尼亞出兵問題,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領導人進行斥責。1953年6月,東德發生了涉及272個城鎮和30多萬民眾大規模遊行示威,蘇聯在東德的駐軍對167個城鎮實施戒嚴,鎮壓了示威活動。所以,當時在東歐各國出現了以擺脫蘇聯高壓、控制作為鬥爭目標的反蘇潮流。
再次是經濟交往的自私。蘇聯在與東歐各國的經濟往來中,民族利己主義嚴重,而且在抵制美國歐洲經濟復甦計劃中,使東歐國家逐漸封閉起來,脫離了世界。經過二戰東歐各國損失破壞十分嚴重,戰後急需重建和恢復經濟,所以迫切需要外援。而蘇聯在援助上極端民族利己主義相當嚴重。比如不允許東歐國家獨立發展重工業等等。
同時,還不允許東歐國家接受馬歇爾計劃。為了防止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滲透,在1947年7月,蘇聯幾乎與所有東歐國家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就是莫洛托夫計劃,9月成立了情報局,1949年1月成立了經互會。蘇聯的這一系列舉措,就是進一步在經濟上控制東歐,同時限制了東歐和西方的經濟來往。
為此,美國也採取了相應步驟,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對東歐貿易進行管制,東西方徹底走上全面對抗,雙方交往的大門人為關閉。東歐從此脫離了世界經濟市場,也失去了借鑑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改變自己的機遇。到80年代,與西方的競爭敗下陣來,差距加大,經濟停滯,危機四伏。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東歐國家在歷史上第一次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落後於拉美國家。東歐國家以往對非洲國家經濟的優勢地位大大減弱。匈牙利外債多達200億美元,成為東歐人均外債最高的國家,羅馬尼亞1981年外債110億美元,捷克40年內國民生產總值從世界第10位降至第40位。
赫魯曉夫執政以後,為緩和緊張的關係,調整了對東歐政策,在1955年5月出訪南斯拉夫曾表示道歉。然而,斯大林時代的大國沙文主義,透過各種援助,控制東歐各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建立軍事基地,直接派駐軍隊。這些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軍事力量明顯增強,蘇美爭霸公開化,而且蘇聯一度佔上風,在東歐問題上,更加豪橫無理,認為東歐應該無條件地服從蘇聯領導。並加大社會主義大家庭建設力度,搞“國際分工”,東歐成為原料供應國和商品銷售市場,使得東歐各國經濟結構遭到嚴重破壞,並堅信蘇聯模式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唯一最好的模式,稍有改變就出兵干涉,1968年8月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就是例證。
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執政蘇聯後,政治經濟都出現了嚴重危機。為此1987年戈爾巴喬夫就試圖改革調整,丟擲了他的“改革新思維”,在對外上堅持以對話代替對抗,力圖與東歐建立自由、平等、互利合作的關係。
1988年4月,蘇共撤銷了與東歐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的聯絡部。1988年12月7日,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宣佈無論北約有什麼舉動,蘇聯都將在1990年年底單方面從東歐撤軍。
事實上,東歐國家經過五十年代蘇聯的強勢鎮壓,又在八十年代先後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政治局勢發生了激烈的動盪,所以,蘇聯模式早已不得人心,各執政黨領導人放鬆了對社會的高壓統治,實行政治多元化,減弱了對反對派的打壓,反對勢力大增,透過大選建立新政權。
當柏林牆倒塌、東西德經歷45年的分裂後重新合併統一後,南斯拉夫解體一分為五,蘇聯於1991年12月25日解體,一下子分成十五個獨立主權國家,緊接著在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蘇聯始終以老大自居,不顧東歐各國的具體情況,強行輸出蘇聯模式,政治上干涉,經濟上自私,軍事上控制,使東歐國家毫無自主權可言。如此神操作,讓東歐無路可走,矛盾叢生,同時也使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最終,在西方和平演變、顏色革命過程中,不堪一擊,紛紛解體,變了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