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365日籤,母乳成分
每天傳送一張科學育兒小貼士日籤,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最近一週我接到三個諮詢,都是關於親子關係的,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她們的困惑都在“我真的發自內心地討厭這孩子!”
疫情後,各學校陸續復課後一個月,光新聞上報道的各種學齡青少年自殺的悲劇就20多起。
從“我的寶貝”到“我發自內心討厭這孩子”,我們的親子關係到底經歷了什麼?
充滿期待,到漸漸失望
很多媽媽都望子成龍,雖然這不一定是為了自己,但誰不希望孩子過著有選擇的生活呢?
所以的孩子有所期待,並沒有什麼不對,又有幾個家長能說出"我對孩子的學習沒有一點要求"這樣的話呢?
A媽媽,是個985畢業的高材生,用她的話說,從小學二年級,她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走出農村,只能靠讀書。
小時候,別的孩子每天回家就屋前屋後玩遊戲,她要承包家裡所有家務,然後才能出去玩。她的爸爸媽媽堅決不出去打工,將她姐弟倆辛苦帶大。小學沒畢業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但也沒有向其他家長一樣,要求孩子“只需要學習”,貧窮的家境練就了她獨立、自主、敢於拼搏,追求卓越的性格。
最後,A媽從大學畢業後,如願進入到家鄉所在市區的一家銀行工作,然後結婚生子,一切都看似順風順水。她的故事被鄰里之間傳為佳話,小時候是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是別人家孩子的孩子的成功榜樣。
9年前,她當媽了,她立志要當一個優秀的母親,畢竟她做什麼都很優秀。
一開始,她和所有媽媽一樣,對自己擁有一個這樣活潑可愛的孩子感到十分快樂和感恩。
周圍的親人朋友,都說孩子和她一樣聰明,機靈,她也深以為然。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可圈可點,跳舞時總是C位,還是小小主持人,運動天賦極高,社交能力非常強,足以看出孩子十分聰明。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孩子就上小學了,A媽挑選了全市最好的一所私立小學去參加入學考試。同去參加考試的有10個同學,最後,孩子以最後一名進入到這所學校。雖然入學了,但畢竟是最後一名,A媽媽的焦慮感從此誕生,“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時常在腦海裡迴響。
但孩子的志向立得很高,一開學就表示,立志要進入到年級前十,最少也是班級前三。然而,立志歸立志,行動上卻相差十萬八千里。孩子做什麼事都馬馬虎虎,提到背書默寫,就想逃離,根本不願意主動投入精力去學習。
三年來,被氣炸的A媽和隊友,輪番打過、罵過、懲罰過,更講過無數道理,一聊就聊到凌晨,推心置腹。
可是孩子依然表面上說得好好的,一轉身就完全變了。
一天下午,A媽又接到老師的通知,讓她去學校一趟,老師說孩子最近一週的作業,都是她出錢給別人寫的。
A媽立刻暴怒,當場把孩子帶回家一頓暴打,家裡好幾個人都沒拉住她。她告訴我,她發自內心地討厭、厭惡這個孩子,甚至感覺自己抱孩子都顯得假惺惺,因為她在用頭腦抱,而不是心。
當我們違背倫理道德,討厭不該討厭的人,最後會給自己心揹負負罪感。這些年我接觸了很多像A媽這樣的人,他們一開始也非常愛孩子,也真的為孩子成長操碎了心,但孩子哪裡總能如我們所願,走著走著就感覺孩子"無藥可救",曾經對孩子的幻想化為泡影,失落、憤怒、絕望……最後只想逃離現實遇到的一切。
“我對你沒有要求,可是你觸及了我的底線!”
我見過不少家長,他們自己挺成功的,奮鬥過、拼搏過,吃過不少苦,也享受了所有人對自己的肯定,所以他們從來不希望孩子光宗耀祖。
B媽媽14歲喪母,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裡,爸爸又當爹又當媽,將她撫養大。
可能因為是父親撫養而大的,在B媽媽身上,看到了難能可貴的堅韌,總是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行動力超強,好像任何困難都壓不倒她。爸爸一個人養大姐妹倆,卻任勞任怨。這一切B媽媽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顆善良、感恩的種子,從小在心底種下。16歲那年,她在家裡的書桌上刻下一句話:“一定要爭氣!”她不是為自己爭氣,而是為爸爸爭氣。她希望爸爸的付出都將在未來迎來回報。
最後,她高考失利了,和自己理想的學校失之交臂,但並沒有給她帶來任何影響,因為她總能在困境中站起來,大學還沒畢業,就和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家公司,經歷三次創業,最後一站成功。公司在第一年收回成本,五年內開了三家分公司。
B媽和隊友都十分忙碌,但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該花錢絕對不含糊,上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家教。從早教班開始,就給的是頂配,孩子在音樂方面也的確表現出難得的天賦。但用她的話說,對孩子的學習沒有硬性要求只希望她沒有不良的品質,做個身體力行、人格健全的孩子。
可是問題就來了,到底怎麼才能確保品行端正呢?一些大忙人,對此的思考甚少。大多不經過學習的父母,都是想當然,最常見的就是看到苗頭立刻糾正,糾正不了就暴力。比如之前有個新聞,特別火,一個五歲孩子高空拋物,孩子父親的做法就是把孩子屁股打得皮開肉綻,發到業主群裡,得到了一片叫好,成為新聞後,又得到了網友一邊倒的支援。
但孩子透過這樣的方式學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父母不會關心,他們只關心自己怎麼管。
B媽媽也是這樣,當遇到孩子撒謊、不遵守承諾、逃避解決問題時,重視孩子品行的她必然勃然大怒,情緒失控,而解決的方法簡單粗暴。
她孩子十分害怕她,表面上聽話得很,但只要一離開她的視線,孩子就變了。從孩子二年級開始,就不斷接到學校老師的各種投訴,成績下滑、作業馬虎、上課不認真……這些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滿口謊言,做事情永遠偷偷摸摸。最近一次,孩子竟然偷偷玩網遊,還給同桌遊戲裡充了不少錢,被同學媽媽知道後投訴,說是被她孩子帶偏了。
面對這樣的投訴,B媽媽再也無法淡定了,這些年累積的情緒瞬間爆發,一氣之下,把孩子送回鄉下奶奶家。
她已經無法面對這個孩子,因為她發自內心地厭惡她,一個言而無信、自私自利、貪得無厭、好吃懶做的孩子,她怎麼也做不到發自內心的喜歡。“我對她沒有太高要求,但她的品行已經到了我可以忍耐的底線,我不希望我們就這麼廝殺下去。”
“你這樣下去,不可能有出息”
一個人之所以自律,是因為她深刻認可什麼是自律,並在整個人生中享受到了自律帶來的絕多好處。和自律的人相處,你如果不自律,就會被看作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之徒,是得不到他欣賞的。
一個人之所以永爭第一,是因為他的人生經驗告訴他,必須第一,才會過得開心。所以,當他得不到第一時,你如果安慰他說,他已經很棒了,他不會有半點被安慰到的感覺。
一個人之所以追求及時行樂,是因為在成長中,他享受到了這樣長大的好處,如果他一直這麼順利,長大後為人父母,他就會十分看重孩子的勞逸結合,比如我見過一位爸爸每年請假一週,出去旅行,他認為這比讀書更重要。
“你這樣下去,不可能有出息”,並不一定是真的,但絕對說明了孩子的行為,不吻合父母的觀念。
C媽媽出生在一箇中產家庭,從小她的父母就告訴她,“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C媽是一個從小學開始,就高度自律的人。自律到什麼程度呢?爸爸媽媽都去上班,她一個小學生,一個人在家學習,卻能做到嚴格按照學校的作息生活。從運動會、到手工比賽,她都會去參加,並做得都還不錯。
她的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止於至善“的品質,做什麼事情都全身心投入,做到最好。
可是她卻養了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孩子。
可是,這些年她越抓這一點,孩子卻表現得越不盡人意。一開始只是寫作業困難,後面就乾脆不寫了。成績開始倒數,疫情之後學校開學後的這一個月,孩子變得比以前更加嚴重,乾脆提出不上學了。
C媽感到十分失望,一個不上學的孩子將來能做什麼,能有什麼出息?那些對未來美好的想象,在頃刻間化為泡影,她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足夠讓自己生命精彩一百倍,她不止一次問自己,為什麼要生孩子呢?
她不斷說服自己,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但是一個不自律、不努力、懶散成性的孩子,真的有未來嗎?她怎麼也說服不了自己。
孩子是一面鏡子
每當聽到父母說”我真的討厭這個孩子“,內心都會發抖,如果你這樣想,孩子該多絕望?可是父母都這樣想了,他自己又有多絕望,才變成這樣?
孩子是一面照妖鏡,它照出我們的脆弱、恐懼和無助。那是什麼呢?
曾經,我們也是孩子,我們也那麼天真無邪,我們也深愛我們的父母,希望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得到別人的稱讚和肯定。
當我們還是孩子,我們沒有人生閱歷,弱小、沒有能力。我們不想如此,但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怎麼做能得到認可?怎麼做能得到更多的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思索。
我們用幼小的眼睛和心靈去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憑藉自己僅有的幾年人生閱歷,對這個世界的全貌,做各種判斷和決定——
看到爸媽成天吵架,孩子感到十分恐懼,可能決定少說話多沉默,不再輕易相信別人而避免受傷;
當一個孩子生活在貧窮的家裡,他可能感到自卑,而決定奮發圖強要證明給別人看,等等。
“只有這麼做,必須這麼做,才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們曾經這樣告訴自己,並從此深信不疑。
一旦發現事情的發展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就會感到不安、焦慮、抑鬱。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在拼命朝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奔跑。其實,沒有人告訴我們要這麼做,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為什麼做這些決定,因為這樣做,能消除自己內心的弱小感、無助感、恐懼感。
我們似乎做到了,憑藉自己的努力,我們對此感到滿意、滿足和欣慰。並進一步確信,唯有如此,才稱得上“成功"。
直到我們當了媽媽,這一次靠自己努力不行了,因為這一次面向另一個生命,我們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那種主導權,孩子好像一面照妖鏡啊,照出了我們的弱小、無助和恐懼。
"想得到認可,就去做啊!"
"想我愛你,就聽話啊!"
我們深以為然的東西,被打破了,我們的人生導航失效了,我們原本看不上、瞧不起的脆弱甚至不齒,被一點點地呈現,再次讓我們感到羞愧、自卑和不如人。這種糟糕的感受,就好像迷失在宇宙中,失去了面對的能力,失去了面對這”一團糟“的勇氣。只剩下厭惡,深深的厭惡。
儘管我們知道,這是孩子的人生,但我們仍然奮不顧身地,將這一切打成等號。
若我們總能帶著欣賞的目光
前天一大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訊息,這位媽媽2016年就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們互動四年有餘。當她沉浸在孩子即將入園的喜悅時,孩子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不知道這位媽媽該如何度過餘生,她告訴我,再也沒勇氣當媽媽了,她想告訴所有媽媽,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比什麼都重要。
我聽到後,心痛無比,感覺任何安慰的話,都是蒼白無力的。
那些對孩子發自內心厭惡的媽媽,可能以為自己清醒著,其實手裡還握著兒時畫下的導航儀,行駛到今天,早已經迷路了,只是自己渾然不知。
如果看到一個撒謊的孩子背後是對這個世界極大的恐懼,就能理解他多麼希望自己被認可,而不得不用謊言掩飾自己的窘迫和不足;
如果能看到一個喜歡打架的孩子背後是極度渴望進步,就能理解他不得不用力量證明自己真的可以;
如果能看到一個愛和妹妹搶吃的孩子背後,可能是他對愛的極度渴望,所以總是希望自己擁有更多。
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
因為,這說明,我們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等於我們自己。當我們終於敢放掉那個讓我們不敢鬆懈的導航儀,不介意將自己的弱小、無助暴露,讓別人看到,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正發著光。這是之前沒發現的,多可惜啊!如此,我們也就能欣然接受自己只是一個60分的媽媽,告訴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成長,這沒什麼大不了”,就不會厭惡孩子了。
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可能不會把孩子的行為視為冒犯,就不會在意這一時間的得失,就不會討厭孩子做不到,而是去等待他們長大,去幫助他們長大。
若我們總能帶著欣賞的眼光,就能讓孩子有克服自己弱小、恐懼和無助的能力與動力,而不是退縮、放棄、過度保護自我的無助和弱小。當孩子敢於接受自己是一個60分的小孩,就能告訴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成長,這沒什麼大不了!
希望,那些發自內心厭惡孩子的媽媽們,再勇敢一些吧!
唯有如此,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勇敢一些。
牛媽心語
公眾號再次改版了,這些年,每次改版,閱讀量都會帶來極大的波動,據說現在的情況是如果不設“星標”,不點”在看”,可能就會慢慢看不到我的推送了。擔心和大家失去聯絡,所以不厭其煩地來提醒大家務必給咱公號一個星標,順手點個“在看”哦。
這樣操作來設定“星標”
牛媽彭小蹦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