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後,今明兩年高職院校又將擴招200萬人,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
2019年高職計劃擴招100萬,最終實際完成了116萬,成績單很漂亮。但在自身辦學資源都非常吃緊的情況下,相當一批高職院校其實花了很大力氣,想盡了辦法才完成了任務。今年如果再擴招200萬人,該怎麼辦?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副部長朱小峰老師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高職院校首先要吃透精神。高職擴招是國家統籌產業結構、人才結構、教育結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就是說,擴招的意圖不是在於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其重點不是學歷教育,而是技能教育,因此,學校自己要跳出在校園裡完成擴招學生培養任務的思維窠臼,要學會兩條腿走路。一種是突出高等教育的模式,立足自己的校園,繼續完成按照傳統招生方式招進來的應屆中職、普通高中畢業生的人才培養任務;一種,則突出技能教育的模式,走出自己的校園,完成擴招學生的培養任務。
根據統計,在2019年高職擴招中,除了應屆中職、普通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也被納入了招生範圍。據瞭解,這些“非傳統生源”約52萬人,約佔去年高職擴招總人數的一半。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職院校的“兩條腿”思路就很明晰了。
朱老師表示,高職院校首先要走“下”去。高職院校應大力推進中高職銜接、加強中高職貫通培養改革,聯手中職學校,儘快實現中高職一體化五年制職業教育的落實。事實上,中高職一體化五年制職業教育工作的推進並不順利,雖然有檔案、有政策,但是作為牽頭的高職院校其實積極性並不高。按照筆者的構想,中高職一體化五年制如果推進順利,可以成為擴招任務的分解利器。至少,也可以成為一種思路啟發,即高職招生,在中職校園裡完成培養。在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並實施之後,高職院校只需派出自己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師,其他的工作都可以透過中職學校完成,由此最大程度上節省了高職的辦學資源。
另一方面,走“出”去。擴招的另一類物件,就是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面對這類擴招群體,高職院校應該採用社會化辦學方式,開展分散辦學。比如說,可以依託社會培訓機構的場地資源,讓擴招的社會類學生可以就近學習,無需舟車勞頓來學校集中學習。在浙江,裝置齊全、功能豐富的農村文化大禮堂安全可以成為擴招人群的學習場地。至於場地的使用,可以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學校只要開課教學即可。
針對擴招學生的學習管理,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擴招後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總學時不低於2500學時,其中集中學習不得低於總學時的40%等規範性要求,這種集中學習的硬性要求,依託社會資源來實現,更有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