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拜見袁世凱,拿走袁家一塊金錶,讓袁世凱小看一大截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時局動亂,世事涼薄,曾經千帆過盡,如今遍地消磨。人生如棋局,而從小小的棋盤上,卻可以窺得人間百相,紛紜世態。但是,一代梟雄袁世凱,只因棋盤上蒙了一層金銀珠寶的迷霧,便棄去了手中的黑子。

胡秉言有云,“一生奮鬥只為錢”。百年迭代,功名利祿在人們的追求中自始至終都佔據上風,沒錢沒權萬萬不可,有錢沒權難以周全,有權沒錢實屬空架,有權有錢方為圓滿。但是不知何時起,耽於錢財也成為了保命之道。袁世凱曾經就因如此小看過一個人,那這個人又是如何“貪財”的?

土匪當家

人稱東北王的張作霖祖上出身卻並不高貴。他出生在奉天海城縣一個叫小窪屯的村子,父親張有財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小攤販,全家人的生活開支全部依靠小賣鋪。後來世事難料,鋪子經營不善,只能關門大吉。

而張有財也墮入了賭博的泥潭,四處借債只為滿足心中私慾,不久就因還不起賭債被人毆打致死。十三歲的張作霖和他的二哥咽不下心中的鬱氣,為給父親報仇潛入對方家中,最後事情敗露,二哥被抓入獄,張作霖僥倖逃脫。

之後為謀生計,他一個人艱苦輾轉,做過獸醫,入過軍營,還為甲午中日戰爭參戰過,可當時正值清末亂世,做什麼都不得安穩,上一秒還在做工,下一秒就有可能被掃地出門。顛沛流離了幾年的張作霖為了混上一口飯吃,最後只能落草為寇。

但是時局動盪不安,事實證明,做土匪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法子。不安現狀的張作霖在東北成立了用於自保的武裝組織,在他的保護區內,治安穩定,土匪也不敢輕易冒犯,清政府不作為,民心渙散,於是周邊的百姓都希望受到張作霖的保護。

張作霖樂善好施保護百姓的名聲慢慢傳了出去,於是追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張作霖在武裝組織中的威望達到了頂峰,許多當地的土匪地頭蛇也都紛紛聽從張作霖的指揮。

但是做久了,張作霖依然感覺難以長久的安穩下去,慈禧太后多疑,若是因為這一點武裝組織開罪了朝廷,又要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百般思慮之下,他在1901年,向清理東北匪情的官員陳情,願意幫助朝廷剿滅杜立三、海沙子等匪徒,後又經馮麟閣從中斡旋,才被授予官方執照,成為“朝廷幹部”。

在這之後,張作霖憑藉著自己的機警智慧,屢立戰功。在清末那個萬馬齊喑、荒淫無道的政府下,官運亨通,扶搖直上。辛亥革命之後,清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嗅覺靈敏的張作霖意識到局勢的不可逆轉性,拋棄了一路器重他的清政府,手握東北兵權,搖身一變做起軍閥的勾當。

見面前戲

1912年,孫中山與袁世凱商議清帝退位一事,並答應只要袁世凱答應通電全國贊成共和,便推舉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迫於無奈和壓力的宣統皇帝只得下令頒發最後一道詔書,昭告天下他願意退位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

之後,袁世凱在北京成功就任大總統,登上了中國權力至高無上的寶座。而後袁世凱搬進中南海辦公,開始處理國內大大小小事宜。

局勢不穩定,一直在中國大地上活躍的軍閥終於抓住了袁世凱的視線,儘管當時的國內軍閥的數量大大小小也不過十個左右,但是窩居東北一隅的張作霖還是引起了袁世凱的警惕和注意。

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舉辦一場場鴻門宴,將比較囂張容易威脅政權的軍閥都扣押住。為了避免袁世凱心中起疑,殃及池魚,各大軍閥紛紛投誠。看準局勢,圓滑慣了的張作霖顯然也加入這投誠的大軍。

幾十年的積累與打拼,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已極其牢固,而且深受百姓愛戴,若是利用的好於袁世凱是一大助力,反之則為一大害。張作霖反覆思量,聰慧如他也定是知道袁世凱在忌憚這勢力。

有螳臂當車在前,張作霖索性上書一封以示臣服,“願負弩前驅,惟大總統馬首是瞻。”為了東北的和平與安定,他深知與袁世凱維持表面的和平有多重要。為了表示誠意,也為了避免袁世凱揪住一些錯處逮著不放,他決定親自前去北京與袁世凱和談。袁世凱喜出望外,相當重視張作霖的這一次到來。

而在當時,袁世凱的待客之道也是有不同的講究和標準的。因為當時時局不穩定,袁世凱曾不止一次被人暗殺,均未得逞。所以在接見客人這種事情之上,袁世凱極其穩重。對於平日裡沒有往來的客人,通常都會被管家安排在居仁堂前院一處叫“大圓鏡中”的房間中見面會談。

對於偶有見面的朋友則會安排在居仁堂樓下西面的一個會客大廳。如果是自己極為熟悉的朋友,就直接引進自己的辦公室進行交談。但張作霖與袁世凱素昧平生,以前根本未曾謀面,為了表達他對張作霖的重視,竟然特意安排在自己的辦公室進行接見。

這在以前是從所未有過的待遇,誰也沒有料到袁世凱竟是會為了張作霖壞了規矩。由此袁世凱對張作霖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貪財而藏拙

張作霖一路風塵僕僕,讓袁世凱在心中對他大為滿意,再加上信中言辭懇切,他對張作霖更加信任。再加上東北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張作霖在北京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這讓當時的許多地方軍閥頗為羨慕。

後來張作霖在士兵的陪同下前去覲見大總統。他一路上呆頭呆腦,不停地東張西望,好似從未見過這繁華景象,就如《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被繁華迷了眼,今夕不知何夕。哪還能看得出平日裡的意氣風發,虎視鷹揚?

張作霖見到袁世凱之後的行為也很有意思。他立馬跪下,行三拜九叩之大禮,言語中談及,“前清那陣,只知有皇上,如今只知有大總統,大總統就好比皇上。”

不得不說張作霖深諳為人處世之道,這一頓拍上天的馬屁可不是讓袁世凱心花怒放?他一個人做這大總統又是那麼意思?最重要的是有人打心底裡承認!張作霖便適時的填上了他心底的這份虛榮。

說歸說,面子工程還是需要做一做。袁世凱當即就讓他起身,然而張作霖卻是做戲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依然按照老規矩將頭磕完,還有板有眼的就將袁世凱認定為皇上。

接著,他便向袁世凱一一彙報起東北的情況,小到柴米油鹽,大到政壇局勢,期間還多次提及“在大總統的英明領導下”、“ 執行大總統的指令”等字眼。“大總統”極大的滿足了袁世凱的虛榮心,看出遊走於政壇多年的張作霖無處不向自己表現忠心,他大為滿意,對張作霖也是更加器重。

後續談話中,張作霖依然繼續著對袁世凱的吹捧,眼睛也沒有放過他辦公室的角角落落。這時袁世凱身旁大大小小几十個盒子吸引住了張作霖的注意力。盒子裡放置著不少袁世凱喜愛的古玩器物,當然會見朋友的時候別人也會添點東西,以期和他打好關係。

可此時袁世凱無暇顧及,只想著和張作霖打好關係穩定東北,誰料張作霖卻盯上了格子中的幾塊金錶。他的目光一直落在金錶上,怎麼都不願意移開。甚至連袁世凱後來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是左耳聽右耳冒,什麼也不清楚。

袁世凱混跡官場多年,若是連這點眼力也沒有就枉為大總統了,他看出張作霖的心思,二話不說就拿了一塊金錶給他。按理說上司送禮,下屬總應該推辭一番再做接受。張作霖似是真的已經被金錶迷住眼睛,一點客套話也不說,就直接收下了那塊金錶。

如果說前面所有的鋪墊,張作霖都給袁世凱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那直接收表這個舉動就讓袁世凱對他小看一大截。雖然“成大事者當不拘小節”,但是太過愛財此人格局便過於狹小,不堪大用。而東北兵權落在張作霖手中,也不會對他起到多大威脅。

於是他放鬆了警惕,不再將張作霖放進眼裡。後來,袁世凱至死沒有再接近過張作霖。

想起《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玄德煮酒論英雄,劉玄德借“雷擊掉筷”成功讓曹操心中不再設疑。張作霖又何嘗不是如此?上位者對於權力的追逐總是狂熱的,他深知一時袁世凱並不會對東北怎樣,但是時間若長了,兵權仍然落不到自己手中,他的下場便只像狡兔死,走狗烹一般。

而僅用一塊金錶就擺脫了袁世凱的猜忌,一時被他小看與長久盤踞東北,他心中的算盤撥的十分清楚。

人生這盤大棋,落子無悔,所以步步驚心。被雲霧遮擋住視線,就會不明其中正道,容易走錯路。而張作霖身在局中,所以穿透了迷霧去找尋自己所要的方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95 字。

轉載請註明: 張作霖拜見袁世凱,拿走袁家一塊金錶,讓袁世凱小看一大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