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前言:

有家長說,自己孩子的東西,總是被別的同學拿走。其實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也是孩子人生路上開始有了真正的人際交往後,遇到的實際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比較單純善良。一方面覺得別人要,自己不給似乎也不近情理;另一方面,感覺到別人總向自己要東西,似乎自己比較“好欺負”,會覺得有些難過。面對這樣的實際問題,我的建議有兩條: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一、首先,父母對這種事的反應,以及對孩子的引導很重要。

孩子感到難過,這個情緒很有可能是大人“影響”出來的,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暫時還意識不到經常有人向他要東西,原因在於他“好欺負”,通常是大人總對孩子說:怎麼他老向你要東西,不向別人要東西啊?就你好欺負是不是?

這是一個錯誤的導向,會讓孩子陷入委屈和無奈的境地。單純善良,其實是孩子身上一個非常可貴的優點。我們作為家長,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可貴品質,而不要斥責他: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傻?!…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比較好的導向是什麼呢?父母對此,應該暗示孩子:你一定是個善良友好的孩子,所以別人喜歡跟你交往,也喜歡向你要東西。因為你總是能及時幫助到別人,所以別人想到要什麼東西的時候,自然就願意和喜歡找你了。

這樣的引導會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行為,接納自己友好善良的人格,對自己的評價是正面積極的,有助於孩子繼續保持善良友好的優秀品格。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二、其次,孩子有在學校交朋友的需求,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分辨“友誼”。

孩子在學校是需要交朋友的,如果別人將要東西,解釋為“借東西”,那麼孩子不借的話,會被人認為“小氣”,也有可能被別的孩子排斥,有時的確會影響孩子交朋友。但我們都知道,不替對方著想的”朋友“,都不屬於真正的朋友。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告訴孩子們: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是屬於自己的利益,而這種利益必須捍衛。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當然,如果要東西的理由是“借東西”,而這麼小的孩子暫時還分不清借多久才叫借,超過多久才叫“借了不還”,所以,父母需要教會孩子跟對方商量:借來幹什麼,要用多久?什麼時候還?談好之後,然後大方的借給同學。要讓孩子明白“借”的邊界在哪裡。不能無期限的“借”,導致借出去之後不好意思張口要回來。這就使孩子處於了“被動”之中。要儘可能教會孩子與他人商量和談判。比如:放學前如果同學不還,就把借的東西要回來,可以跟他說明白,下次我可以不借,因為你沒有及時還回來。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所以我覺得,比較好的方法是教會孩子跟他人商量“借”的時間和期限,並且信守承諾。同時讓孩子明白,很多事孩子做得很好,但是一些事應該是有邊界的,而我們不必為了不得罪別人或者討好別人,就不敢去爭取不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失。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總結:

小朋友總被同學要東西,心裡很難過,具體說是捨不得。可不好意思拒絕。我就是這樣教育他的。做人要豁達,好的東西要懂得和別人分享,但自己的東西也要保管好。其實無非是些小食品和小文具的,和別人分享或者就是對同學有所幫助,為以後人的性格豁達做一些基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9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不懂保管物品,別家孩子輕鬆拿走,教你2種引導方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