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醒:暑假來了,這10個好習慣一定要讓孩子養成
暑假來了,孩子們迎來了一個長長的假期。
這時,家長們是不是該發愁了?
孩子在家這麼久,該讓孩子做點什麼?教育孩子時,有啥需要知道的?有啥習慣需要趁著暑假趕緊培養,又有哪些習慣需要及時糾正孩子呢?老師轉給家長看看!
1、自己的事自己做
獨立自主的孩子,走到哪兒都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不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有自己的判斷力,能夠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於別人。
要不斷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不會過於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
2、今日事今日畢
許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後關頭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的意識。這樣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從而養成從容的心態。
比如,讓孩子完成功課之後再去玩耍,當天的事情儘量不拖到第二天。
3、參與家務的習慣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活都不能做。
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裡分擔一些事情。
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對孩子成年後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
4、閱讀的習慣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閱讀,閱讀真的很重要!
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
同時,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我們可以經常陪孩子讀書。
一個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潛力無窮。
5、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生活有規律是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
晨昏顛倒,吃飯時間不固定,要玩就玩個通宵,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閱讀,幾點睡覺。
在規律生活下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6、傾聽別人的習慣
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聽孩子說話。傾聽孩子說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傾聽了孩子說話,也要告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理解別人。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懂得傾聽別人、樂於助人的孩子,長大後在人際交往方面,會有超高的人氣,會擁有更多人脈。
7、自省的習慣
每個人都需要自省。透過自省,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進,就會不斷進步,日臻完善。
告訴孩子,犯錯不要緊,但是不要重複犯錯。
要求孩子有錯必改的關鍵是培養孩子自省的習慣,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8、敢於懷疑的習慣
世上沒有十拿九穩的成功之路,動態的人生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種因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於嘗試的勇氣不可。在不確定的環境裡,冒險精神是最罕見的資源。
鼓勵孩子嘗試,也鼓勵孩子懷疑,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培養孩子勇敢自信、敢於擔當、獨立思考的精神。
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孩子大多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9、控制情緒的習慣
不要以為孩子小,想哭就應該哭,想笑就應該笑,想發脾氣就發脾氣,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生的事。
孩子的情緒要有宣洩的空間,也要有調節控制的習慣。
比如孩子遇到難題,煩躁了,告訴孩子遇到困難,煩躁、發脾氣都沒有用,不如先去做點別的輕鬆的小事,讓心平靜下來,再回頭解決問題。
10、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詢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17學堂”不僅志在為您的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提供最靠譜的產品和服務,也願為您其他方面的困惑提供最真誠的建議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