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和班固區別分析 司馬遷和班固區別

班固簡介

班固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從小出生儒學世家的班固受到父祖的薰陶,博覽群書、九歲能屬文,十六歲對於儒家經典無一不通。隨著年齡的增長,班固不滿足於這樣的儒學教育,於是到洛陽的太學求學。在這裡班固結識了許多賢人,也看到了許多經書典籍,是他日後成長為一代史官的重要的條件。

班固

公元54年的時候,班固的父親班彪去世,由於生計困難,班固回到了老家。儘管如此,班固沒有氣餒,而是在父親已經撰寫好的《史記後傳》上,開始利用家中的藏書,擴充《世紀後傳》的內容,這也是班固正式撰寫《漢書》的開端。除此之外,班固一在積極尋找出仕的機會。

在班固專心撰寫《漢書》的時候,有人向朝廷告發班固在私修國史,於是班固就被朝廷給收監了,班固的弟弟班超急忙趕到洛陽向漢明帝伸冤,向漢明帝說明了班家幾代人修史的辛苦和宣揚漢德的功勞。漢明帝非常重視,還看了班固的書稿,下令釋放了班固,還讓班固走了蘭臺令史,掌管皇家圖書。

後來班固和其他幾人一同修著了光武帝的《世祖本紀》因此受到漢明帝的世上,班固的才華得以在漢明帝前展現,因此漢明帝特此下詔,讓班固繼續完成所著的史書。到了公元79年,班固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漢書》,實現了班家父子兩代人的心願。

班固一直以來都做一些小官,所以班固一直都希望能夠建功立業當大官。班固五十八歲的時候母親去世,所以他就在家中守孝。班家向來和邊關事物有聯絡,所以班固就希望透過邊境立功來獲取功名,於是就被任命為將軍北征匈奴。

後來班固所追隨的竇憲密謀造反,班固也受到了牽連被捕入獄,不久之後就死在了獄中。

司馬遷和班固區別

首先司馬遷和班固都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兩人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都非常的深遠,也都被奉為是史學的經典。

班固雕像

但是二人也有一些差別,這些差別也都體現在了他們的作品上。《史記》是一部通史,而《漢書》是一部斷代史,這是一個差別也就不再多做贅述了。另外,《史記》可以說是一本私人的著作,是司馬遷的外孫將《史記》呈給皇帝,《史記》才得以被廣泛的閱讀。而《漢書》則不然,因為在成書之前皇帝就已經知道班固在寫這本書,到後面《漢書》都已經有一些國史的味道了,與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有著很大的差別。

另外司馬遷和班固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思想差異,司馬遷時期,儒家思想還沒有被推倒那麼高的位置,所以司馬遷在評價很多歷史人物的時候並沒有單單用儒家思想的價值觀來做單一的評價,而是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別人的看法。而班固則不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班固則成為這個運動的產物。班固已經把儒家的思想作為自己的主要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具有排他性,因此班固開始批評司馬遷沒有用儒家的思想來對人物進行評價。

任何時候,思想的單一都會造成閉塞和極端,所以這也是班固和《漢書》的一個缺點。思想的多元化也能夠使文章更加的生動、更加貼近真實的歷史,顯然在這一點上《漢書》和《史記》比起來尤為不足。

班固詠史

班固有一部傳世的名作《漢書》流傳後世,除此之外班固寫的詩《詠史》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詩。而且班固的《詠史》還是現在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文人五言詩,具有非常高的文學研究價值。

班固名言

在內容上《詠史》所詠歎的是西漢奇女子緹縈救父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緹縈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將父親的冤情呈送給了皇帝,皇帝被緹縈的執著和父女情深所打動,於是赦免了緹縈父親的死罪,而且還下令廢除了非常嚴酷的“肉刑”。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其實歷史上能詠歎之人太多了,為什麼班固偏偏選了緹縈這個人。其實聯絡班固的生平我們也就能夠得到答案了,班固一生下過兩次獄,第一次是因為被人告發自己在私自撰寫國史,第二次是被人給陷害,以教子不嚴,諸子不遵守法度為由被捕入獄。第一次班固入獄有弟弟班超相救,但是第二次班固則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班固最後因為沒有人救死在了獄中。

所以我們大致能夠推測,這首詩大概是班固第二次入獄之後所作,對自己的遭遇表示了遺憾,還對自己的兒子們連累自己入獄卻沒有施救而表示憤恨和無奈。所以詩歌都是用來抒發詩人感情的,不管詩人描寫是景色,還是人物,或者是故事,所表達的一定是自己內心的想法,這點也體現在了班固的身上。就這首詩而言,不失為無言創造時期的傑作。


班固是哪個朝代的人

班固是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史學家之一,是司馬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也是《史記》之後非常重要的一部史書,因為司馬遷和班固也被稱為是漢朝時期最傑出的兩位史學家。但是班固所在的漢朝又和司馬遷所在的漢朝不一樣,因為漢朝又分西漢和東漢,西漢始於漢高祖劉邦,滅於漢平帝;而東漢則是由劉秀建立的。

班固畫像

西漢末年的時候,朝野混亂,上有王莽干政,下面百姓生活疾苦,多地都有規模稍小的農民起義。後來王莽篡漢之後建立了新朝,但是王莽執政十六年,推行新政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反而使得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連年的災禍,使得當時百姓都無法生活。所以當時的農民起義軍都逐漸的壯大起來。最後王莽被殺,西漢傾覆。中原大地一度一片混亂,但是這個時候劉秀平定了四方的煩亂,將起義軍也盡數打敗,最終建立了一個新的劉氏政權,這個政權史稱東漢,劉秀就是我們日後所說的光武大帝了

司馬遷所處的時代是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最鼎盛的時期,而班固則出生在建武八年,也就是劉秀在世的時候,做官的時候經歷了漢明帝、漢章帝和漢和帝三個皇帝,所處的時期是東漢建立的之初的幾個皇帝。所以班固所寫的斷代史《漢書》,記敘的就是漢高祖劉邦到王莽新朝這中間的故事。

班固的作品

班固是漢朝繼司馬遷之後又一位非常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是被稱為“前四史”和“二十四史”之一的《漢書》的作者。

班固人物描像

班固的主要作品當然也就包括使他名留青史的這部著作了。《漢書》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史書,它所創的紀傳體的斷代史被後世歷朝歷代所採用,成為官方歷史的主要問題。而且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漢書》記敘了西漢盛世的各類人文史記,為後人展現了一個完整的西漢人文風貌。而其《漢書》的行文嚴謹,平鋪直敘中包含著深刻的寓意,褒貶、兇吉都拿捏的十分準確,是一部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價值的著作。

在其他的領域班固也著有一些其他的一些作品,除了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之外,班固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辭賦家。班固在辭賦方面的才華都體現在了他所寫的散體大賦上,他所寫的《兩都賦》至今都被奉為散體大賦的經典之作,是他的辭賦中影響最大的一篇名篇。另外班固所寫的無言詩《詠史》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一首文人五言詩,在五言詩上面的影響也頗為深遠。

另外班固在地理上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遠,流傳後世的許多正史中所著的《地理志》就是從《漢書》中的《地理志》開始的,後世許多的全國志還有地方誌都是對班固的《漢書·地理志》進行效仿的,影響可謂之深遠。

班固對屈原的評價

歷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評價別人,可能是因為他們實在是需要表達,也許多展現自己的才能,所以歷史上的許多名人就成為了他們評價的目標。作為歷來文人墨客寫作的風向標的屈原,理所當然的沒有幸免。班固也是那些評論屈原的人中的一個,只是班固對屈原的評價和極大多數人都非常不同。

班固像

班固對屈原的評價都寫在了班固所著的《離騷序》一文中,班固以為《離騷》作序為名,實則評價屈原。我們都知道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非常高,不但肯定了屈原的文學水平,將《離騷》與《周易》、《春秋》、《國語》等並列陳述。還對屈原的品格和志向也做了非常高的評價,認為屈原高風亮節、忠君愛國,還說屈原的志向可與日月爭輝。

但是班固卻不這麼認為,班固在《離騷序》首先否定了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說屈原的志向能和日月爭輝說的有些過了。還對屈原的人品做出了自己的評價,認為屈原在自己國家危難的時候沒有為國效力,而是在和小人爭寵,這是不應該的。而且後來被貶又將罪責都怪到皇帝和國家的頭上,自己自沉汨羅江,就顯得其他的奸佞小人都非常的不堪。在班固的口中,屈原完全成為了另一個人,一個非常不堪的小人。

班固深受儒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將帝王的地位看的非常高,像屈原這樣說楚懷王的壞話,班固看來應該是大不敬了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17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遷和班固區別分析 司馬遷和班固區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