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排名世界第一,中國已是教育世界冠軍?

PISA排名世界第一,中國已是教育世界冠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前公佈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PISA)測試結果,中國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一個整體取得了閱讀、數學、科學全部三項科目第一。這次共79個國家和地區參測,測試物件是15~16歲的學生。這個年齡的學生成績,被認為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一國義務教育的成就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中國教育已經是世界冠軍了,為什麼中國的留學熱乃至於“美高”“美初”留學熱,依然愈演愈烈?按這個成績,美國的水平比中國差一大截,那麼美國人應該送孩子到中國讀書才對啊!

有人指出,上述四個發達省市不能代表中國的整體水平。但也有人說,這四個省市人口總計近兩億,足以構成“世界第七人口大國”。況且,也正是這四個省市,留學 (特別是低齡留學)似乎比其他地區更熱。

我們先從顯而易見的結論開始。

首先,中國的教育成就不可否認,而這種成就在中國反而容易被低估。

我見過不少中國學生被父母送到美國接受“先進教育”,其實在美國讀的學校還不如原來國內的學校。每年幾萬美元的花銷,就這麼被忽悠出去了。

其次,在肯定成就的同時,應該認真審視這種世界冠軍的含金量。這裡涉及的樣本規模和結構等技術性問題可以暫且略去不提。哪怕我們假設這一測試結果有充分的說服力,即上述四省市的基礎教育真的是世界第一,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今國際上教育的新概念,是60年課程的終身教育,即從6歲入學一直學到66歲退休為止,否則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和時代進步。如此計算,從6歲入學開始,到15歲參加PISA測試,也不過9年時間,僅僅是60年教育最初的六七分之一吧。如果用馬拉松比賽打比方,這是42公里全程的頭7公里左右。一般而言,此時比賽只是在熱身、試探階段。在大部分馬拉松比賽中,此時一馬當先的選手,在其他選手衝刺終點線時,他們幾乎已無影無蹤,甚至有半途棄賽者。

中國的學生會不會是這樣的冒進者?對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感到憂慮。

比較中國和芬蘭的教育就一目瞭然了。

芬蘭是PISA測試中表現最突出的西方國家,三項成績排名在第六到第十之間,但遠不如中國和亞洲幾個國家。然而,芬蘭教育在國際上信譽很高,乃至各國紛紛前去考察,形成“教育旅遊”的景觀。

令人吃驚的是,芬蘭學生放鬆得出奇。事實上,芬蘭的學校系統,在高中畢業前基本上是沒有考試的。其核心理念是,學習是為了興趣,不是為了分數。反觀中國,讀書的目標就是考試。學生有時在學校拼到很晚才回家,還要繼續奮戰到夜裡一兩點,作業還做不完,以致於學生中厭學者越來越多,甚至出現抑鬱症患者。

美國教育學家曾提出衡量教育的兩種指標:知識回報和感情回報。經合組織的PISA測試檢驗的就是知識回報,即你對所學內容掌握了多少。

什麼是感情回報呢?那就是你學了一段時間後,對所學的東西是更感興趣了,還是更厭倦了。

教育的感情回報,永遠要優於知識回報,因為這是保持一生孜孜不倦求知的根本。

如果為了拿高分整天刷題,拼得身心交瘁,這豈不像是馬拉松開跑階段的世界冠軍?這樣的冠軍,不要也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28 字。

轉載請註明: PISA排名世界第一,中國已是教育世界冠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