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如何從“陰影”走向“高光時刻”?

(兩會觀察)職業教育如何從“陰影”走向“高光時刻”?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職業教育如何從“陰影”走向“高光時刻”?

中新社記者 常濤 許婧 康玉湛 王景巍 楊傑英

長期關注職業教育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留意到身邊有這樣一種現象,“我本人朋友同事中不乏有子女被中高職院校錄取的,其中有些做父母的就會覺得臉面無光,何至於此呢?”胡衛發問。

究其緣由,胡衛認為癥結在於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職業教育往往被看作是‘失敗者的教育’,‘普職分流’被很多家長誤認為是‘普職分層’,很多家長更是充滿‘普職分流恐慌’,所有這些,極大加劇了中考、高考競爭,不同程度影響了‘雙減’目標的落實。”胡衛解釋。

近年來,中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質量、提升形象”是中國官方今年給職教發展定下的兩大任務。不過,受“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和以選拔為導向的評價制度影響,當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仍不高。很多時候,職業教育還在“陰影”之下。

在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大學原校長趙繼看來,中國職業教育對於民眾的吸引力不高,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他在提案中建議:“加快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讓更多職教學子走向人生‘高光時刻’!”

胡衛認為,面對眼下發展職業教育“政府一頭熱”和“民間一頭冷”的困局,有必要重構涉及職教發展的相關制度。基於此,他提出“普職融合”的構想,建議探索發展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建立並完善職業教育高考制度,充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穩步推進普高與中職合併重組,加快發展新型綜合高中,從而化解“中考分流恐慌”,真正改善高中教育質量。

錨定製度政策層面以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學院校長牛三平。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牛三平建議,應制定出臺專項政策,支援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對於營利性與非營利性職業院校,都給予鼓勵和支援。

事實上,社會力量興辦的職業教育,一直是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獨立設定的中等職業學校9896所、高等職業院校1468所,其中,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民辦中職學校1953所,佔中職學校總數19.73%。

“從全國來看,目前已有個別省份先行先試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社會資金參與。”牛三平說。

牛三平認為,要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在全社會的地位,建議加大加強對職業教育投資政策的傾斜力度,還要解決和保障好學生的升學和就業問題,加快推動職業院校創新辦學模式,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趙繼也建議,要切實保障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並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牽頭,協調各地和各部門釐清分工,落實責任,合力保障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及時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切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2021年10月份,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本科職業教育的規模將不低於10%,更多職業學校畢業生將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本科教育。

中國政府網3月2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高職院校擴招139.41萬人,加上2020年擴招的157.44萬人,兩年共計擴招296.85萬人,超額完成2020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兩年“擴招200萬人”的目標。(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13 字。

轉載請註明: 職業教育如何從“陰影”走向“高光時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