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中國古代留下的最珍貴的物質和精神文化財富。故宮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素有“世界上旅遊勝地”之稱。只要不是閉館,基本上每天都會爆滿。
參觀故宮或瞭解明清宮廷建築的朋友應該知道,故宮的建築是一個軸對稱的結構,許多位於中軸線上的宮殿,如果不瞭解歷史故事,很多人除了花紋不同、名字不同外,基本佈局都是相同的。但如果知道一些歷史故事的朋友們,也許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另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古老宮殿群。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故宮的故事。
這故事要從一支箭講起。
早在乾清門前的故宮,有一座屹立600年的古建築叫隆宗門。只要去過故宮,就一定見過隆宗門。它的牌匾上方,約在“宗”的左下方有一條黑色的“小棍”,細看之下,字跡確實十分醒目。這小棍子就像上面提到的箭一樣,只不過是一支殘箭,箭頭的尾部已經不見了。
你要知道,作為宮廷中的一座建築,說得直白一點,普通人也許一輩子也看不到隆宗門了。哪位膽敢在這兒射箭?
隆宗門十分重要,這裡有固定的輪班,嚴密的監視絕對不允許騎馬射箭,所以這支殘箭的來源肯定是與清朝對峙的人。他們是農民反抗軍。
清王朝統治期間,農民起義實際上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嘉慶十八年(1813)。由於反清勢力天理教(白蓮教)利用土地分治,使許多農民加入了天理教,從而成功地動員了相當一部分人發起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也是農民階級在歷史上最隆重的反抗。
九月十五日這天,北京教首林清率起義軍殺入皇宮,被皇宮最精銳的“禁軍”圍困在隆宗門前,雙方爆發激烈衝突。結果清軍取得了勝利。不過,這一次進攻皇宮的行動引起了嘉慶皇帝的悲嘆:“無事不登大雅之堂。”
與此同時,他又命人在牌匾上刻上殘箭以示警醒,並頒佈了清代著名的罪己詔。在皇帝的命令下,後宮裡的掌權人自然不會被拔除。這支箭在清朝覆滅後,一直留在那裡。
如有機會參觀故宮,務必看一看這支殘箭。分享這段經歷給身邊的人,相信大家都會有所觸動。實際上,這只是泱泱紫禁城幾百年來的一件小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故事,等待我們去發掘。
你曾經到過故宮嗎?今年五一假期,故宮也有限量發售門票,如果你去過故宮,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不要忘了點贊加關注,分享世界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