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繡未央》電視劇中,李未央的原型就是這位北魏的馮太后。馮太后被史學家稱為女政治家、改革家。她的大膽改革,使北魏的吏治出現了新局面,社會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在當時的北魏,是不許立漢人為皇后的,但是,馮太后德才兼備,深的當時君王喜愛,生生做了皇后。
馮太后(441- 490),生於長樂信都,是北燕國君馮弘的孫女。她的父親馮朗曾擔任北魏秦、雍(在今陝西省境內)二州刺史,卻因受到崔浩國史案的牽連而被處死,年僅8歲的馮太后也被罰入宮,充當使役。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她被封為皇后,之後晉封為皇太后、太皇太后。
入官為後
455年,馮太后14歲,她因聰明好學、知書達理,從而被文成帝拓跋浚選為貴人。第二年,就已經被封為皇后。 雖然馮太后的地位變了,但她生活依舊儉在樸。一直都保持她自己的簡樸。她不好打扮,時常穿粗布衣服,而且膳食費也相比前朝減少了許多。在馮太后做了皇后以後,隨即派人去北方尋找她的哥哥,並終於把馮熙找了回來。馮熙流落漠北,受盡折磨,不成人形。兄妹相見,自然萬分高興。之後馮熙被文成帝封為昌黎王,賜給宅地、財寶無數。
臨朝主政
465年,文成帝病逝,拓跋弘(李夫人所生,馮後無子)即位,稱獻文帝。馮皇后晉封為皇太后。當時獻文帝12歲,年紀尚小,由馮太后臨朝聽政。三年後,馮太后把政權還給了獻文帝,由獻文帝親自處理所有國家大事。
471年,獻文帝的兒子拓跋宏即位,稱孝文帝。尊馮太后為太皇太后。因拓跋宏當時才5歲,故仍由馮太后臨朝聽政。490年,馮太后病逝,終年49歲。
政績斐然
馮太后前後主政25年,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和風俗習慣方面,她都全面地、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先後實行了“俸祿制”、“三長制”和“均田制”等措施,為孝文帝執掌政權後實施的一系列漢化政策奠定了基礎。
當時,北魏政權在漢族的影響下,封建制度逐漸完善,但依然保留著奴隸制的諸多弊端。例如,由於各級官吏沒有俸祿,朝廷只能任其搜刮民間財物。馮太后親政後,加強了對官吏的考績,對“溫仁清儉,克已奉公者”提拔升任。隨後又頒行了“俸祿制”,規定俸祿之外,貪贓滿一匹指絲綢)者處死。從而整頓了腐敗的吏治,為其他方面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三長制”的要求是在農村實行這種制度:五家設立一個鄰長,五個鄰設立一個里長,五里設立一個黨長,選擇本鄉有
485年至486年,馮太后又相繼實行了“三長制”和“均田制”兩項改革。讓有才能的人擔任各級鄉官,鄉官直接隸屬於國家。這樣就剝奪了大地主任意驅使、剝削農民的權力,因而遭到大地主的強烈反對。馮太后力排眾議,說:“立三長則課(指賦稅)有常準,賦有恆分,包蔭之戶(即受大地主控制的農戶)可出,僥倖之人可止,何為而不可?”最終,在她的主持下,“三長制”在北魏得以推行。
“均田制”是由政府把荒地、無主地授予各級官吏和農民,稱為“永業田”。授田之後,限制桑田的買賣,不準農民無故遷移,從而保證了國家的租調收入和徭役徵發。
“三長制”和“均田制”的推行,使部分大地主的包蔭戶變為均田戶,他們的租調得以減少並固定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處境,削弱了大地主對農民的控制,對生產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但是,相傳馮太后其人好色,並與當時幾位俊美的尚書在後宮淫亂,其中兩人因為和馮太后有私情,對當時的獻文帝不敬。最終,獻文帝將二人處死。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馮太后與獻文帝的關係僵化。獻文帝處處受到馮太后排擠,無心朝政,便想禪位給他的叔父家的兄弟,卻遭到馮太后的阻止。無奈之下,獻文帝只能禪位給他那個只有五歲的兒子。早早地做了太上皇。由此,馮太后就變成了太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把持朝局。正因如此,她的大智才得以展現,有了她的累累政績。
馮太后最終只活了49歲,雖說時間不長,但是,她的一生也是起起伏伏很是動盪了。早年失去丈夫,但是她卻也透過些手段過得不錯,展現了自己的才智,也算得上一位偉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