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筆者始終堅持一個觀點:
家長管教孩子要趁早,等他們長大後再管就來不及了!
原因很簡單,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你為他鋪好軌、奠好基,他才能愈發優秀。
所以,父母們要抓住這一關鍵期,重視對孩子的管教。
1、監督孩子的學習
有人說,學習是對人生最好的投資和負責。
的確,孩子在年少時用功讀書,長大後便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教育的效果取決於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孩子的學習不能只靠老師和學校,家長也要做好以下工作:
教給孩子實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複習、按時完成作業等等;
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分數,還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對策;
多與老師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以便開展家校共育;
......
家長的監督越到位,孩子就越能端正學習態度,做了積極進取。
如此一來,孩子將學到更多知識、掌握更多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2、狠抓孩子的習慣
常言道,好變壞一刻鐘,壞變好需一年。
這是因為,壞習慣都與“偷懶”有關,而好習慣都與“堅持”密不可分。
教育家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時期,正是家長狠抓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
作息時間要規律,節假日可以適當放寬,但千萬不能晝夜顛倒;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不會或不熟練的事情要多問、多嘗試;
犯了錯就要敢於承認和改正,吸取經驗教訓,引以為戒不再犯;
學習之餘要多為家裡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提高家庭責任感;
......
都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只有把優秀的行為形成習慣,孩子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芝麻開花節節高!
3、嚴管孩子的品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並非天生懂事,因此,父母務必要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李玫瑾教授說:“愛孩子,就要讓他們有所敬畏,這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
家長要做的,是儘早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底線堅決不能碰:
自己的東西可以自由支配,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隨便拿;
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設施,使用公共物品時要小心愛護;
要學會保護自己,決不能欺負、嘲笑其他小朋友或弱勢群體;
講誠信,一旦做出承諾就要努力兌現,嚴格遵守時間和約定;
......
家長不能任由孩子使性子,當孩子犯錯後,家長也不應包庇偏袒。
讓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他們將更深刻地理解規矩,才能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品行。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發表過一篇演講,他說:
“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一旦錯過便難以重來。
因此,家長們務必親力親為,趁早把孩子管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