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眾所周知的大英雄,是我國人民心中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我們都知道岳飛被奸臣秦檜害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與岳飛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長子岳雲和他的部將張憲。
從歷史上來說,除非是犯了謀反的重罪,一般來說是不會殺大將子女,也不會將部將一起殺害。自古許多皇帝殺過大將,卻很少殺其子,那麼岳雲到底為何被殺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南宋時期,由於金軍的侵略,岳雲從小就與父母分離兩邊,在顛沛流離戰火紛飛當中他目睹了金兵的所作所為,知道了當朝人民所受的痛苦,在祖母的教育之下,他從小便立下保家衛國的志向,自幼習得高超的武藝。
岳雲12歲時從軍,編入了岳飛部將張憲的隊伍中成為一名小卒,在軍隊當中他勤學苦練,可以說是文武雙全,有他父親的風範。少年的岳雲跟隨父親出征,立下了不少戰功。
從史書上我們可以瞭解到,岳飛父子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一代名將岳飛在杭州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其長子岳雲及其部下張憲斬首於臨安鬧市。那麼問題來了,奸相秦檜當時為何一定要殺害岳雲和岳飛的部將張憲呢?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岳飛這個人物的悲劇命運。他作為一代名將,立下赫赫有名的戰功,最終為什麼難逃一死呢?我們都知道是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害死,岳飛的死最終還是要歸咎於宋高宗趙構。
雖然岳飛的死與秦檜的挑撥離間難逃干係,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趙構的手中,趙構早已經對岳飛起了殺心,只是早晚的問題。要說原因,有以下幾個。
其一,趙構其實打心底裡沒有想過收復北方,岳飛作為一代名將,一心想要精忠報國收復北方,並且時不時在趙構耳邊唸叨,這與趙構內心的初衷是相違背的,他並不喜歡岳飛,岳飛一旦成功,趙構的皇位就會受到威脅,所以他不會讓岳飛成功。
其二,岳飛勢力過大。宋朝自開國以來就忌諱武將兵權過重,所以一直以來都是重文輕武。趙構的想法也是如此,他擔心岳飛的勢力會影響到自己的王位,在與北方民族的戰事上,趙構一直都是議和為主,岳飛卻一直堅決主張戰爭收復北方,他的岳家軍的名氣愈加盛,立下的戰功也赫赫有名。這早已成為了趙構眼中的眼中釘,如果不除掉岳飛,趙構的皇位很難保住。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岳飛這一人物的悲劇命運其實早已經註定,當時的客觀形勢下,岳飛是不可能功成身退的。紹興十一年十一月,隨著宋、金“紹興和議”的訂立,高宗趙構和姦相秦檜便也進一步加緊了對岳飛的陷害,並最終不顧一切地於這年除夕,將岳飛、岳雲及部將張憲一同殺害。
宋高宗趙構和姦相秦檜一心想殺害岳飛的原因明瞭,為何還一定要將岳雲和張憲一同殺害呢?
正如我們從史書中所瞭解到的,當時的大理寺卿週三畏、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等人,都認為岳雲罪不當死。
當時對岳雲的判決是徒刑,丞相秦檜卻並不滿意此判決,在案卷的意見書上說明岳雲所犯情節嚴重,不能按照一般的條例處以刑罰,要請皇帝裁斷。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趙構下達旨意,將岳雲,張憲一併處死。
我們來看岳雲和張憲在岳家軍中的地位,便能夠明白秦檜和趙構的意圖。岳雲武藝超群,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是岳家軍中人人皆知的常勝不敗將軍。
最令人敬佩的是,岳雲是背嵬軍的主要領導者,提起背嵬軍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是精銳中的精銳,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岳雲在岳家軍中的地位以及超強的本領。部將張憲更是不用說,在岳家軍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鑑於二人在岳家軍中的地位,趙構和秦檜在陷害岳飛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岳家軍的反應,如果不除掉二人,一旦岳飛被陷害,二人很有可能帶領岳家軍謀反。岳家軍作為當時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隊,立下的戰功不在少數,作戰本領也被人們所熟知,如果這支部隊一旦謀反,趙構很有可能應付不過來。
歷史上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岳雲的死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特例。透過對當時歷史背景的分析,我們也不難得出結論。
當時的皇帝是不可能允許岳飛繼續發揮他的本領的,岳雲的死也是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及皇帝的私心所決定的。趙構非常害怕自己的王位被篡奪,皇帝當得並不安穩,所以他對於武將是心存疑慮的。
對於當時的趙構來說,殺死岳飛岳雲是經過反覆衡量之後最穩妥的方案,只有這樣他的皇位才能最穩妥的保住。秦檜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終真正做決定的是皇帝自己。倘若不將岳雲一併殺死,如果岳雲帶領岳家軍反撲,趙構的江山很有可能保不住,對於他來說,除掉三人是最完美的執行方案。
可憐了岳飛,作為一代名將,他一心只想做大宋的忠臣,一心只想收復北方。他為人坦坦蕩蕩,正直無私,見不得國家的半壁江山被霸佔,可惜他的忠心卻沒有被當朝皇帝所理解。
這可以說是千古冤案了吧,儘管後來平反,對於皇帝的責備也是少之又少。世人只知奸臣秦檜,但不知岳飛父子的死,最終還是要歸咎於當時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