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殿試又稱廷試或者御試,是科舉考試中等級最高的一次大考。殿試中的前三名被稱為狀元、榜樣和探花。下面就聊聊清代的殿試,讓大家瞭解一下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古代,科舉考試一般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在會試之後舉行,一般只有用一天的時間。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在清代早期,殿試一般是四月舉行,偶爾也會挪到五月進行。之所以定在春天舉行考試,是因為氣候原因。如果天氣太熱,舉行大規模考試會引發衛生安全問題,也會影響考生成績。到了乾隆年間,殿試被確定在四月舉行,並且成為定製。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在順治年間,殿試在室外舉行,具體地點是太和殿前。如果在考試當天遇到下雨天氣,會臨時搬到太和殿兩側的房子中舉行。雍正登基之後,為了彰顯他的恩德,在這一年的十月開了一場恩科。當進行到殿試環節的時候已經是冬天了,古代考生用毛筆寫字,冬天墨水都凍住了,根本無法進行答卷。於是,這次殿試首次進入太和殿中舉行。雍正為了籠絡人心,特意下旨在太和殿中多多放置火爐,不要凍壞了的這些國之棟樑。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到了乾隆末年,殿試的地點改在了保和殿內。乾隆年紀大了之後,就想成為一個沒有缺點瑕疵的人,他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十全老人”。他改變殿試的地點有“作秀”的意思,因為保和殿是皇帝大婚和宴請群臣的地方,讓天下的才子到這裡考試,已經是對他們身份地位的一種認可了。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清代殿試的考試內容是“時務策”,策是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文體,內容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殿試中的時務策是一道大題,下設三到五個小題。為了防止考試洩題,皇帝組織大臣在考試的前一天在內廷出題,由皇帝在眾多題目中圈定。這樣的流程防止了洩題的可能。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科舉考試的卷面書寫有很多規矩和固定的格式,殿試也不例外。比如考生拿到試卷之後,第一件事不是審題答卷,而是在卷首書寫三代履歷。再比如在答卷過程中必須要用到格式化語句。雖然殿試的題目大多和朝政大事、百姓民生有關,但是這些答卷中的條條框框,又顯得考試更像是一場文字遊戲。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殿試在一天之內完成,試卷先由考官稽核評判。殿試中前十名的試卷,皇帝會親自審閱。一般來講,閱卷過程被限定在兩天之內完成。由於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考官們對卷面的書寫特別看重。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殿試的選拔標準慢慢變成了根據書法的優劣進行甄選。考官們常常根據字型的精美程度評判試卷的好壞,讓很多字不好但有才華的考生不能名列三甲。

拓展閱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61 字。

轉載請註明: 殿試,皇帝親自主持,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