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編輯/排版:Keikei 責編:Jeing 稽核:李雲
令人瑟瑟發抖的冬天,真的少不了取暖神器。
從古代的“竹火籠”(移動取暖鼻祖),到七八十年代的橡膠熱水袋,再到如今的電暖寶和現用現貼的暖寶寶,取暖神器變得越來越方便安全~
雖說“神器”攜帶方便,保暖效果好,然而存在一部分人因使用不當造成燙傷,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
由不當熱敷引發的低溫燙傷是冬季高發問題,約佔整個冬季燙傷來源的三分之一!
一、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01 劃重點
•溫度處於44-50℃之間,皮膚受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也就是說接觸時間越長,皮膚燙傷的機率越大;
•接觸44℃的熱源6小時,容易導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接觸49℃的熱源持續3分鐘,可致人體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就會壞死;
•暖寶寶產生的溫度一般在50-60℃,發熱時間一般在10-12小時,長時間與皮膚接觸,不知不覺中會造成低溫燙傷。
02 特別需要注意的人群
•老年人群:肢體感覺遲鈍,容易出現低溫燙傷。
•活動不便的病人:比如腦梗塞,腦血栓,癱瘓在床的病人,這類人群遇到危險時,自己沒有辦法躲避,也容易被低溫燙傷。
•糖尿病患者:該類患者肢體遠端的血運比較差,而且大多數晚期患者往往有一肢體遠端感覺障礙,肢體比較麻木,也容被低溫燙傷。
•孕婦和嬰幼兒。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燙(中)傷(招)了?
二、低溫燙傷有哪些症狀?
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明顯,最常見的表現是皮膚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
面積往往也不大,雖然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 嚴重時會發生傷口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
三、低溫燙傷怎麼辦?
一旦發現低溫燙傷,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01 降溫處理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給燙傷處降溫,千萬不要用醬油或牙膏塗抹!
02 消毒殺菌
在降溫過後,使用進行沖洗,以免傷口感染。
03 適量塗藥
塗抹適量的燙傷膏,能夠促進傷口的修復。
04 及時就診
如有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低溫燙傷會傷及肌膚的深部,治療的時間也會加長。
尤其是創面嚴重的低溫燙傷,須採用手術方法把壞死組織切除。
避免低溫燙傷,做好預防是最重要的。
四、如何避免低溫燙傷?
01 電熱毯
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推薦使用可控溫控時的電熱毯。
02 熱水袋
水溫不宜過高,熱水袋外面最好裹上一層毛巾之類的東西;
注入三分之二的水即可,不要灌滿,以防水灑出來;
使用熱水袋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裡先暖被窩,睡覺時取出來。
03 暖寶寶
購買暖寶寶時一定要選擇質量好的;
使用暖寶寶時不宜直接接觸皮膚,最好能多隔幾層衣服;
不宜過長時間貼暖寶寶,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揭下來換個部位再貼;
切忌貼著暖寶寶睡覺,因為睡覺時長時間的熱力作用於一個部位非常容易引起皮膚燙傷。
另外,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孕婦和嬰幼兒儘量少使用此類取暖方式。
04 泡腳
水溫不能太熱,40℃為宜;
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
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因為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
天氣越來越冷了
大家在享受溫暖的同時
務必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哦~
〔免責宣告〕
本文資料更新於2020年12月16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封面設計:blu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