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第一”試卷走紅,答案不走尋常路,網友:孩子可能要捱打
孩子上學了,考試就是不可避免的一關,但是孩子們在考試回答問題的時候,思路總是特別的清奇,老師看到之後都忍不住想笑。
孩子總是能把一些看似不正常的東西,說得有理有據。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回答錯誤,得不到分數。一個鮮紅的“0”就寫在了試卷上,而家長們看見這個鮮紅的“0”,會暴跳如雷吧!
1
在孩子眼裡,有些很常識性的東西,在他們的理解下就會變得很新穎。最近走紅的小學生“倒數第一”的試卷。就展示出這個孩子就展現出了思維很跳脫的一面。
如果運用孩子的理解方式,這樣倒著寫確實沒有錯,但是出題的人並不是這樣的想的,這樣跳脫的思維就很適合去做一些開放類的題目。因為孩子有足夠的創新能力,很適合進行一些不固定模式的思考。
再看看這個孩子的另一張試卷:
孩子真的是一個也沒答對,但是孩子的答案也不無道理,比如:美國自由女神像確實位於美國,這樣的回答也一點問題沒有。可是出題人是想說,自由女神像位於美國的那座城市,孩子並沒有理解上去
網友們看見了也紛紛評價:這個孩子怕是要捱打了!
但現在孩子試卷上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奇葩了,就像之前那道數學題:“小豬佩奇前面有6個人,後面有4個人一樣”。小豬佩奇在這道題裡面到底算不算一個人呢?
因為在孩子的認知中,小豬佩奇是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思維,自然就會算進去。可是老師給出的解答卻是小豬佩奇不算人。
其實考試的時候,孩子想要得到高分,除了正常的掌握知識以外,還要能理解出題人的想要表達什麼,這就考驗了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在教育中家長比老師佔據了更主要的位置,所以我們要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準確地去找好自己的定位。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更主要的是理解孩子、陪伴孩子,不要用固有的思維去束縛孩子。
創新是第一動力。
而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就是要從小開始。孩子沒上學的時候,總是會一些不同尋常的想法,這些就是創新的萌芽,但是一旦在教育中,強制孩子必須使用固定模式,就會一點點打消孩子的創新思維。
所以說,平衡這種關係的就是家長,只要好定位就可以。
1、家長是陪伴者,不是教育者
在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中,以長輩大人的身份去壓制孩子、教育孩子。不允許孩子有反駁的權利。強權之下無猛將,孩子反而變得內向,沒有主見。這樣的情況在小時候家長會覺得很好,因為這樣的孩子很聽話,說什麼做什麼。一旦長大之後情況就不會很好,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在社會上是很難行事的。
但我們把身份進行轉變,從一個教育者變化成一個陪伴者,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想法,及時給予孩子建議,避免孩子走錯了路。這樣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上都很有自己的主見。更有利於孩子產生更多的新鮮的想法。
2、家長是參與者,不是控制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最好的角色就是參與者,而不是控制者。
就像一棵樹,修剪雜亂的枝芽,是參與它整個生長的過程,如果你拿鋼板固定住樹幹,哪怕就是在強行控制他。
而想象力對於孩子來說則是自由發展的結果。如果強行的控制,會壓榨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鍛鍊之後,他可以反哺於孩子的各種能力,比如孩子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等。所以更多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去控制孩子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活動,我們最好是參與進去,幫助孩子指明,讓孩子進行選擇,鼓勵孩子積極地去參與到活動當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能給孩子的永遠都是陪伴,雖然那個娃娃的考試上並不佔據優勢,但我相信她在某一方面也是很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