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4月2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對於學前教育如何全面普及和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表示,切實把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從過去注重追求評估結果的定位轉到為改進教育實踐提供支援的定位上來,糾正過去評估存在的非科學、功利化導向。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
姜瑾介紹,今年2月份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質量觀為指導,明晰了一所有質量的幼兒園在保育教育方面應該具備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關鍵要素。對幼兒園質量評估評什麼、怎麼評,提出了明確的指引。
她表示,要按照《評估指南》的要求,貫徹落實《評估指南》的著力點是改進實踐,是支援和指導每一所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在對自身實踐的持續反思和感悟中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過程,不是“用檔案來落實檔案”的過程。檢驗貫徹落實的成效也不是去看發沒發文件,而是要看質量評估能否有效的指導保育教育實踐,指導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
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提問。
《評估指南》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重點內容,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察要點,強調了“兒童為本、過程導向、持續改進”的價值導向。姜瑾指出,對幼兒園朝著高質量的目標發展,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貫徹落實好指南,不僅要理解每一項關鍵指標和要點考察什麼,更要深刻理解這些關鍵指標和考察要點對於幼兒園保教質量來說“為什麼重要”、“為什麼要提這樣的要求”,這是發揮好評估的引導、診斷和改進功能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如果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深含在其中的價值導向,評價這個指揮棒就容易發生偏差。落實到幼兒園的保育教育實踐中,就會出現生搬硬套、形式主義的問題。”姜瑾說。
她表示,要處理好幼兒園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的關係。《評估指南》落實得好不好,主要看能否真正地扭轉過去質量評估過程中存在的“重外評輕內評、重結果輕過程、重硬體輕內涵”的非科學和功利化導向。
姜瑾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地作外部評估比較多,自我評估還非常薄弱,甚至還是一個空白。所以,當前最緊迫的是要把自我評估做紮實,把自評的機制建起來。
此外,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對怎樣開展幼兒園自我評估、怎樣提高自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些問題做深入細緻的實踐探索和研究,引導幼兒園從被動的受評者變為主動的評估者,把自我評估作為幼兒園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抓手,真正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