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日漸“高考化”背後:學歷貶值與就業剛需

考研日漸“高考化”背後:學歷貶值與就業剛需

2022年考研國家線已於此前陸續公佈,引發的爭論延宕至今。


根據中國教育線上報道梳理,與歷年國家線相比,除少數專業外,分數線普遍大幅度上漲,有的專業漲幅超過10分。相較2021年A區學碩哲學、歷史學、藝術學甚至上漲15分,教育學、法學上漲14分;A區專碩審計、體育、文物與博物館、圖書情報、工程管理、藝術總分線同樣上漲15分。


中國江蘇網報道也提到,考研國家線出爐後,不少考研學生就發現,除少數專業外,分數線普遍上漲,去年的絕大部分分數線已不能作為參考。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比上年增加了80萬,增幅達21%。而在2003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僅為79.7萬,還不及今年較去年的報考增長人數。


中國江蘇網報道指出,分數線普漲背後是考研大軍不斷擴容。自2016年起,我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在高基數上保持高增長趨勢。但招生錄取人數增加有限,2022年院校計劃招生人數約110萬人,相比去年增加不過數萬人。


報道稱,研究生成了高起點就業的“剛需”,名校更是“考研黨”眼中華麗的“跳板”。相比國家線而言,自主劃線的“雙一流”高校分數上漲幅度更大,個別專業漲幅甚至超過50分。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操太聖分析認為,“近兩年來名校推免生的比例不斷攀升,疊加‘考錄比’的上升,熱門專業的考研難度不言而喻,數百人競爭三四個名額的專業不在少數。”


在居高不下的考研熱度中,名校競爭可謂白熱化。例如,與去年相比,南大哲學分數線上升20分,教育學上升35分;而專業學位中的出版、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口腔醫學、護理等專業複試分數的上升幅度在15—20分之間。東南大學學術學位中的教育學、法學以及專業學位中的教育碩士、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等,分數線的上升幅度在25—30分之間。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近日刊發分析道,高等教育普及化,帶來的是學歷的相對貶值。當下,研究生學歷越來越成為入職的起步門檻。可以說,當下的考研,已經成為社會競爭與篩選的前置條件。此前,承擔這種職能的是高考,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後,這種前置篩選的壓力,逐漸轉移到考研上。


陳志文認為,如今,“優秀=讀研究生”的觀念越來越有市場,考研越來越“熱”,也日漸成為事實上的“二次高考”。然而,研究生畢竟不是普通的高等教育,而是高層次的人才培養。現實中,太多學生與家長把研究生當成更高層次的大學來讀。一時間,適合的、不適合的學生紛紛湧入。


光明網評論文章提到了一組資料: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考研報名人數為457萬,二者的比例接近2:1。


文章認為,不難想象,考研在走向一種“高考化”,成了很多學生理所應當一道必過的坎,考研正在成為普遍的“人生規劃”。


文章稱,毋庸諱言,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人才市場傳導的結果。高學歷人才增多,把求職門檻不斷拉高,學生只能爭相考研。研究生教育,“學術研究”的色彩正在淡化,反倒更像是求職敲門磚。考研學生把考上稱為“上岸”,這很形象,這說明考研是種剛需——渡過風浪、踏上陸地才有安穩,而不是為了從容不迫的學術興趣。


對此,中國教育線上報道也指出,人人都是大學生,於是用人單位就看你的畢業院校。人人都是研究生,用人單位不僅關心你是哪個學校的研究生,還關心你本科是哪個學校的。這就是殘酷的社會篩選,學歷貶值就是這麼一步步實現的。在招收人數節節攀高的背景下,想透過考研,以研究生學歷解決就業的問題,越來越困難,研究生已經失去了標籤價值。


“研究生招生是為了高校研究工作,不是本專科培養,更不是義務教育,人人都上研究生可能嗎?需要嗎?”這篇文章指出,如何探索未來研究生分類考試和分類培養,推進研究生教育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才是當務之急。只有全面把好錄取關和培養關,才能真正保證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讓考研不再是“學歷貶值”的犧牲品。


針對“我們需不需要這麼多研究生”等疑問,光明網文章稱,這終究是難以精準量化的事。但能確定的是,研究生招生規模不太可能無限擴大,而且單純追求錄取量造成新一輪的“學歷通脹”也是無意義的,如果總需求不變的話,屆時也會出現新的“內卷”指標。如今的考研狀況應該被視作就業市場的訊號傳導,社會應當想方設法激發經濟活力、擴大就業規模,去容納高素質人才。


文章強調,大學生從哪來、到哪去,依舊是評估社會運轉狀況的一個關鍵指標,其應當放到政策制定的關鍵位置。


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看來,研究生高考化,是由複雜的社會原因造成的,僅靠教育部門無法解決,改變唯學歷的用人標準是根本。但加強招生考試的改革,遏制過度應試化趨勢,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招生質量,卻是當下亟需加強的。


他提到,考慮到國情文化不同,在目前的情況下,推廣擴大推免制可能是一個更容易實施、切合實際的辦法。不過,因為存在推免生佔比過高影響公平公正等爭議,這一更為科學的招生改革近年來未能繼續擴大。


陳志文分析陳,考研越來越“內卷”的背後,是社會競爭前置導致考研日漸“高考化”的趨勢。相關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一趨勢,根本的解決,還需要回到社會競爭與評價層面。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01 字。

轉載請註明: 考研日漸“高考化”背後:學歷貶值與就業剛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