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自信

  2021年6月初的一天,在法國古桑維爾一所普通高中的教室裡,一名高三學生在兩張拼湊的課桌前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身前,臉上的口罩也無法完全掩蓋略微緊張的神色,另外5名學生則圍坐在課桌前,就像考官一樣認真聽著她的發言。

  實際上,她們正在老師的支援下進行學術上的“角色扮演”,模擬法國2021年高考最新內容“大型口試”的場景。目的就是能在2021年法國高考中從容應對“大型口試”這一新的“攔路虎”,而這個畫面則是法國眾多高三學生2021年的縮影。

  “大型口試”這一法國高考新增內容並非臨時起意。2018年2月份,法國國民教育部公佈法國高考改革計劃,對原有考評科目及形式進行調整,而2021年正是該項改革實施的第一年。

  毋庸置疑,“大型口試”今後將成為法國高考中的熱門話題。對於古桑維爾的高三學生哈賈爾而言,對於日常表達能力的忽視使得這個“攔路虎”比想象中更兇猛。“這不是我們在學校學習時必須擅長的技能,我們的筆試比口試多。而且我們忽略口語太多了,這讓我非常害羞。”哈賈爾的想法代表了眾多學生,但學生們並不懷疑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另一名學生亞辛認為,“如果我們必須透過面試來獲得工作,我們不得不溝通,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在古桑維爾的高中教授歷史與地理的朱麗葉·貝內利教授認為,相比之下,學生平日對於口語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如筆試,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應對“大型口試”的能力,“讓學生練習口語技能是一個好主意,但我們必須給老師時間來找到教授學生的方法”,她甚至放棄了部分原有的授課計劃來幫助學生準備口試。

  在大多數人看來,熱情洋溢、崇尚自由的法國人民或許一張嘴便會吐出浪漫的話語,法國學生生長於此自然也不應例外,表達能力不說是出類拔萃也應是流利大方。然而有時人們會被自己的慣性思維所誤導,心中認為的與實際情況往往不盡相同。

  在南特大學兒童心理學名譽教授阿涅斯·弗洛林看來,法國學生自信不足的一大重要原因正是由於老師過多的灌輸、學生主動表達的缺失,“老師90%的時間都在發言,孩子們至少需要50%的發言時間”。

  事實上,法國教育界已然開始轉變自身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的老師明白,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是一種無形但堅韌的信任紐帶,讓學生說話不僅能夠檢驗他是否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培養對方由內而外的自信,而陪伴學生一同成長的自信心或許是比書本知識更加重要的東西。

  瑪格特是伊芙琳省的小學老師,每週一她都會要求小朋友們拿出卡片寫上一個同學的名字,並說出他值得讚美的地方,透過誠摯的溝通來練習表達能力,並增加被讚美人的自信。在瑪格特看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必須從小時候開始。

  索林·布林德維爾-維西埃是一所公立大學的歷史與地理教授,在她的課堂上,深入的探討與交流是最主要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處在積極氛圍中自由表達是她的主要目的,“我希望我所有的學生都能自由地表達自己,而不是害怕在同學面前說話”。如何讓學生敢於發言,索林的竅門則是讓嘲弄與刻薄的評論“留在教室門外”。

  不僅老師在努力,法國國民教育部推出“大型口試”的初衷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培養清晰地表達觀點的能力,並希望在法國學校建立起口語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不僅有能力更要勇於表達自己。

  法國用高考中的“大型口試”引導人們對學生口語與自信心培養的重視,但表達能力與自信心的培養絕不僅僅是法國學生群體的需要,無論是在何種環境下,無論是在哪片大洲上,我們都要踩著自己成長的土地,自信地說出自己的聲音。

  積極真誠的表達與交流是一種可貴的能力,它能幫助我們創造人際交往的良性迴圈。在法國學校的課堂上,老師與學生透過交流傳道授業、培養人才;在各個國家中,不同職業的人們透過交流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在世界各國間,同樣需要真誠、積極的交流,在交流中百花齊放、多元共存才是世界應有的相處之道。(錢 通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3 字。

轉載請註明: “說”出自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