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曹營最被低估的猛將,此人曾擊敗羽,他到底強在哪?

由 亓官天亦 釋出於 經典

曹操帳下猛虎,外姓名將樂進,為何能成為五子良將之一?
在陳壽撰寫《三國志》的時候,特別將曹魏陣營中的五位外姓將領,並且表示:“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這就是著名的五子良將,在這五人中,張遼、徐晃非常有名,而樂進就顯得有些低調,很多人一直不理解他為何能與張遼等人齊名。嚴格意義上,樂進還不能算是曹魏政權的將領,因為他是死在曹丕開國之前。

樂進在建安二十三年就已經去世,他是五子良將中死得最早的一位,然而樂進在曹操手下的重要性不比張遼等人差。他死前的職務是右將軍,漢末三國是以右為尊,在軍中也是三品大員,像張飛,諸葛亮這些人都擔任過這個職務。
同為曹操手下的外姓將領,徐晃的權位都沒有樂進高,他是在樂進死後,才繼承了樂進的職務,成為下一任右將軍。
由於史料缺失,樂進的諸多事蹟確實被忽略,他在歷史上的名氣也沒有那麼大。實際上,五子良將中他的列傳是僅次於張遼的,無論是職務還是陳壽的態度,樂進無疑是五人中最突出的一個,那麼他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呢?

曹魏元老
樂進是最早追隨曹操的將領之一,曹操陳留起兵是在初平元年左右,而當時樂進已經被他派到其他地區募兵。可以確定,樂進是曹操最初的班底之一,他對於曹操的政權創立有著決定性作用。
樂進並非是士族出身的人,他在曹操手下晉升的唯一途徑就是軍功。
五子良將中,樂進與于禁都是曹操的嫡系將領,論親疏的話,只有曹洪,曹仁這些本家的將領要比他們更有資歷,從追隨曹操起兵開始,一直到自己去世,整整28年的時間,樂進幾乎參與了曹操政權的所有戰事。
樂進對曹操忠心耿耿,可惜在曹操去世之前,他就已經去世了,沒能幫助曹操打下更多的疆域。更可惜的是,樂進的功績很難被人們知曉,無論是史書,還是其他的資料,都沒有記錄他更多的功績,這與樂進的能力特點有關。

衝陣猛將
樂進從沒有單獨指揮過任何一場大的戰役,這也是他無法與張遼,周瑜這些名將相比的原因。曹操對樂進非常瞭解,即便是著名的合肥之戰,雖然樂進是與張遼,李典倆人平級,但他在合肥之戰中的表現,沒有得到具體描述,指揮這場戰役的人也是張遼。
而樂進的早死,讓他也失去了另外一場大戰的機會,當時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是選擇了讓于禁來領兵,這個時候樂進已經去世。
因此曹操沒有過多的選擇,樂進也失去了獨自帶兵打大戰役的機會,名將也是分為不同的型別,像統帥這類的,青史留名的機會就更大一些。

樂進是典型的衝陣型猛將,在行軍打仗的時候,他主要負責帶兵衝陣斬將,攻城的時候,也是帶兵負責衝城。曹操攻擊呂布等人的時候,史書中是用“(每戰)先登有功”來評價他。可見無論是衝陣還是攻城,樂進都能最先做到,在決定性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突襲烏巢,也是樂進斬殺守將淳于瓊。
樂進是靠著自己一點點衝陣殺敵,攻城先登而取得後來的官爵。
在古代,行軍打仗都有功勞登記,像樂進這種型別的將領,他的功績是不太容易被史書記錄的,畢竟史官們是沒辦法深入軍中詳細考察這些軍功的,描寫樂進的時候,更多也只能忽略這些細節。
曹魏政權的軍事是比較特殊的,最能打的名將其實是曹操,在創業階段,幾乎所有的大戰役都是曹操親自掛帥。
曹操出色的軍事能力,讓他能打下這麼一大片疆域,但也是有缺陷的,曹操麾下的將領,真正能獨當一面的人是比較少的,甚至單獨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人也沒有幾個,這也是曹操去世之後,曹魏政權沒辦法進一步奪取天下的主因。

樂進這樣的將領,適合在一位出色的主帥手下領軍,安排他去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是很合適的。他到底狠到什麼程度呢?在建安十八年的時候,樂進行軍與關羽在青泥關僵持,當時劉備已經奪取了南郡,準備進一步奪取蜀中。
樂進是希望能趁機拿下南郡,不料在青泥被關羽擋住,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而《三國志》寫道:
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
這段話是劉備與劉璋聯絡的時候所說,劉備與樂進早就有過交手,非常瞭解樂進的能力。
關羽是劉備麾下最得力的將領,後來更是全滅于禁的軍隊,可帶兵面對樂進,連劉備都擔心關羽如果得不到孫權的幫助,是一定會被樂進打敗的。
結果也正如劉備預料的那樣,樂進打敗了關羽,南郡地區諸多的蠻夷都選擇向他投降。奇怪的是,隨後樂進與文聘聯手再打關羽,雖然記載了樂進等人又連續拿下不少城池,文聘也有功勞得到晉升,但他們沒有打下南郡,與關羽的交鋒結果也不明確,可能是樂進本來負責襄陽等地的防守,因此沒辦法繼續攻打南郡。

早逝的遺憾
樂進在後世的名聲不如張遼等人,與他的早死有著極大的關係。
其實在五子良將中,張郃,徐晃這幾個成名的時間是有些晚了,他們所立的功勞主要集中在曹操的後期。于禁更是出現了晚節不保的情況,可他們的名氣確實要比樂進更大一些,還是因為樂進死得太早了。
他錯過了不少大的戰役,樂進的早死與他的作戰特點有關,他是衝陣的將軍,行軍打仗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傷,三國的醫療條件相當糟糕,樂進這麼多年行軍,身上受傷的地方也不少,對他的身體損耗是比較大的。

樂進的早逝也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在曹丕繼位之後,又開始重視這些將領,很多戰爭都給了他們單獨領兵的機會,職權官職也比之前更高。可惜樂進沒有趕上這個好時候,像張郃的能力與樂進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可張郃就是活得時間長,這就是一大優勢。
樂進活躍在曹操創業的中前期,偏偏這段時間也是非常亂的,很多事情在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或者一些事情,史書上記得非常模糊,前後矛盾,實在分不清具體的狀況,曹丕繼位之後,諸多的大事記錄要更明確一些,可樂進已死,就沒辦法趕上這樣的好時候了。

外姓將領的尷尬
樂進的身份影響了他的後世地位,樂進既不是士族,也不是曹家的宗室,因此他在曹魏政權的地位沒有那麼高。
所謂的五子良將,是指在曹魏宗室將領以外的幾個人,並不是曹魏政權最好的五個將領,在地位上,他們是要比曹仁這些宗室將領低一檔的。
比如於禁統軍,在襄樊就受到曹仁的節制,而張遼是東南地區的柱石,但他領兵的時候也曾是受夏侯尚節制,這些人在宗室面前確實抬不起頭。而士族更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外姓將領裡面,很多人都是寒門出身,在那樣的背景中,很容易受到排擠。

最典型的就是張郃,他是曹魏後期的軍事大員,也是功勳元老,可他還是被司馬懿比了下去,自己受到司馬懿的節制,最終戰死疆場。以張郃的資歷,按理說是不應該受到司馬懿的節制,可司馬家是中原士族的代表,曹魏建立之後,士族的權勢越來越大,陳群等人制定九品中正,進一步維護了士族的利益。
這些寒門人士,得不到士族的青睞,偏偏這些士族是掌握了絕大多數的筆桿子,要想青史留名,出身對他們的影響會很大。
像諸葛亮,陸遜這些人都是士族的代表,各類文史對他們的記載也更加詳盡,而樂進這種寒門將領,確實不怎麼受到關注。

結語:
如果要評價樂進的才能,用後來唐太宗李世民的話是比較合適的,他就曾說李道宗既不能大勝,也不會大敗。這點與樂進也是非常相配的,樂進這種猛將,他的上限需要看自己的主帥,如果是昏聵的主帥,用他能保住下限。如果是出色的主帥,用他就能發揮更好地作用。
樂進勇猛善戰的特點,讓他一生沒有大的敗績,可他自己並不是那種能主導全域性的主帥,因此大戰役的勝利,往往他不是最為突出的一個。
曹操就曾表示,論武力,張遼,樂進是同樣出色的,可見樂進勇猛到了什麼程度,他與張遼都善於使用騎兵衝陣,樂進也精通攻堅戰,他是曹操手下一位非常全能的將領,除了水戰之外其他都可以。
只是曹操這樣的君主,可以提拔使用人才,但是對於將領的培養能力不是非常強,樂進這些將領,都是生活在曹操光環下的人,一旦沒有曹操在,他們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