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對曹操的“三棄”,彰顯的是一個文人的最高氣節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救世主,有人認為他是亂世的締造者,所以我們常聽到人們這樣概括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中國民間百姓對曹操的形象大都停留在奸臣這個層面,曹操在傳統戲曲中以白麵形象出現,所以白臉奸臣的意識在普通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以至到了今天,我們對白臉還是有很多偏見,比如“小白臉”這樣的帶有歧視性的說法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真正的曹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誰都沒有答案,評價一個人的好與壞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了。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既要接受別人的讚揚和肯定,也要承受他人的批評和謾罵。

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有我們熟悉的能征善戰的武將,也有能手無縛雞之力卻胸藏百萬雄兵、運籌帷幄的文人謀士。

陳宮在三國算不上一個大人物,但他絕對是對曹操影響最大的一個人。陳宮對曹操的“三棄”把中國文人最高的氣節和清高表現的淋漓盡致。

剛才說陳宮曾“三棄”曹操,那麼到底是哪“三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曹操在行刺董卓失敗後,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在逃亡的途中,他被當時在中牟縣擔任縣令的陳宮給擒了。這是陳宮正式意義上第一次和曹操會面,雖然二人之間見過面,但那時候陳宮還不是縣令,只是在求官的時候見過曹操,所以在曹操想否認自己不是通緝令上那個人時,陳宮一眼就認出了他。這是曹操和陳宮恩怨的開始。

曹操的通緝令上是懸賞千金,封萬戶侯的,在戰亂年代,這是很有誘惑力的。但陳宮畢竟不是普通人,他想要的不是金錢和爵位,而是要找一個明主,輔佐他改變這個亂世。而此時的曹操正好符合他的追求,於是,陳宮就不顧一切的跟隨了當時什麼都沒有的曹操。

所以,這第一棄,便是“棄官”。陳宮的這一棄,相當於救了曹操的性命,同時讓曹操在亂世之中有了自己的第一位謀臣。陳宮對曹操是有救命之恩的。

二棄也是發生在曹操逃亡的路上,不同於第一次是現在他多了一個同伴,就是棄官跟隨他的陳宮。陳宮在決定了曹操就是自己想要跟隨的明主後,就一路跟隨曹操準備去曹操的老家陳留招兵買馬乾一番大事業。

他們在去往陳留的路上經過了曹操的世伯呂伯奢的家。呂伯奢和曹操的父親是故交,是很值得信賴的一個人,曹操自己都說了,我可以誰都不信,但我絕對相信呂伯奢的為人。可以看出,呂伯奢是一個為人忠厚的人。

呂伯奢一看自己的世侄和侄子的救命恩人來了,就吩咐家人殺豬款待,自己親自去外面買上等的好酒去了。正是在呂伯奢出去買酒的空檔,曹操和陳宮誤殺了要殺豬款待他們的呂伯奢一家。曹操生性多疑是很多人對曹操的一個評價,從這件也可以得到一些印證。

誤殺之後,曹操和陳宮急忙離開,在路上遇到了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害怕呂伯奢報官,索性把呂伯奢也一刀殺了,來了個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誤殺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但殺呂伯奢是有意為之,陳宮就開始指責曹操,然而曹操卻不以為然,還丟下了一句狠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把曹操人性中自私和凡事以我為中心的一面暴露了出來,現在看這句話,或許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絲絲的王霸之氣,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曹操有所作為之後的原因,而在當時的情形下,這就是自私,是後來陳宮說曹操心術不正的主要原因。

導致陳宮二棄曹操的其實就是這兩句話,他們的思想認知不在一個層面,自然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所以,二棄就是陳宮在價值追求上放棄了曹操,也否定了曹操不是自己想要的亂世明主。

經過呂伯奢事件之後,陳宮開始了流亡生涯,最後在亂世英雄中選擇了呂布。而曹操在回到老家後,組織起了一支義軍,實力大增,成了不可小覷的一方諸侯,而經過多次戰役之後,曹操的野心也暴露了出來,他也開始走上當初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路。曹操不滿足當下的局勢,想要一統天下,於是就開始東征西討,呂布成了曹操統一天下的一塊絆腳石,必須除去。

呂布在陳宮的輔佐之下,實力較之前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又加上 佔了劉備的徐州,一時間成了曹操在後方最大的威脅,成了曹操的心頭之患,曹操要想統一天下,就必須先解決呂布。

曹操在征討呂布的時候,是動用了舉國之力,當然,如果只有一個有勇無謀的呂布倒好對付,但呂布身邊還有一個足智多謀的陳宮,與其說這是曹操和呂布之間的戰爭,倒不如說這是曹操和陳宮之間的智鬥。

曹操聯合劉備,經過一段時間的攻打,呂布還是雙拳難敵四手敗下陣來,又被自己人盜走了赤兔馬,被自己人綁了獻給曹操。呂布被擒,陳宮自然免不了成為曹操的俘虜。

曹操原本是不想殺陳宮的,但陳宮卻一心求死,成全他作為一個文人謀臣的清高和氣節。

古代的讀書人特別講究氣節,寧死也要保全自己的氣節,就是我們常說的“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一臣不事二主,一婦不侍二夫,這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價值體現。

既然留不住陳宮,曹操只能成全陳宮,讓他做一個忠臣,保全他的氣節。

陳宮的這次放棄,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是真正意義上對曹操的否定,即便是你現在擁兵百萬,在陳宮看來,你還是一個心術不正的人。

曹操和陳宮的恩怨開始於呂伯奢事件,這件事在陳宮心裡一直是個結,直到他最後被曹操俘虜,他都沒有原諒曹操,曹操也因為這件事對陳宮充滿了愧疚,即便是最後,還想讓陳宮跟隨他成就你一番大事,至少想讓他活著。

歷史不會告訴我們標準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許我們無法理解別人的痛苦,那是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感同身受。陳宮或許是一個小人物,沒幾個人會記住他,歷史只會記住成功者,但他對曹操的“三棄”,還是把中國文人的氣節和清高體現了出來,畢竟有些東西是比生命還要珍貴的,捨命都要保全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50 字。

轉載請註明: 陳宮對曹操的“三棄”,彰顯的是一個文人的最高氣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