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們的表現就像個小大人,除了孩子本身的天真可愛,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和自己年齡不相符的行為,讓大人們看到都非常的驚訝。
大人們看見這些孩子,忍不住地感嘆,現在的小孩子太聰明,和比自己同齡時期,表現太成熟了。
其實現在孩子們表現出和年齡不相符的行為,主要是因為現在接觸各類資訊過多,讓孩子們的知識增多,透過電視、網上、手機、書等等的渠道,小小孩子就成長成了連大人都感嘆的小大人。
案例:
負傷還要去上學,媽媽我還能堅持。
前段時間我兒子幼兒園班上有個小朋友,一個造型在我們這些家長群中火了。
照片中孩子一隻手上打了石膏,用固定巾固定在胸前,另一隻手拖著快比他大的書包,一步步地往教室走去,臉上寫滿了沉重。
這個造型和這個表情出現在這個孩子身上,簡直是太萌了,老師看著也是不知該哭還是該笑,拿出手機記錄下來這個好玩的時刻,發在了我們家長群裡。
路過的老師要幫助孩子拎書包回教室,孩子竟然還霸氣地拒絕了老師的幫助,說“媽媽說過,男子漢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我是男子漢,書包我能自己拎,謝謝老師。”
這個孩子叫林林,平時在學校還是比較皮的,不過很多時候表現還是比較像個小大人,兒子回來還經常會說喜歡林林,說林林是他幼兒園裡的“大哥”。
老師在群裡告訴林林的媽媽,“孩子受傷了,暫時可以不用來幼兒園,好好在家休息就行。”
林林媽媽說,“孩子是自己要求去學校的,家裡和孩子爸爸勸了好久都不行,說不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會想他們,而且自己在家沒意思。家裡拗不過這個小朋友才只好把孩子送來學校。”
週末時候林林和媽媽出去玩,不小心摔倒了,剛好磕到石階上,胳膊就受傷了,安全起見醫生要求給孩子打個石膏。
幼兒園的老師問了林林媽媽一些林林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沒在群裡說話了,我們這群家長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我還把孩子的照片給我們的朋友看了,讓大家看看這個幼兒園的小“大哥”。
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想去學校,覺得學校的要求太多,如果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有被懲罰的風險。連我家兒子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和我商量這周去幾天幼兒園的問題。
但是林林這個孩子卻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樣,並沒有因為自己受傷,就偷懶在家玩耍,而是克服自己的困難,堅強地去上學。
連我的朋友都說,這孩子有扛把子的潛質;還有朋友直呼林林是大哥,自己幼兒園時候就希望有他這樣的朋友;其他朋友都說被孩子逗得,一整天都是好心情。
分析:
孩子的成長階段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就是幼兒園的過程,它是孩子們進入學校之前的一個過渡,家長們送去幼兒園,需要做好什麼準備呢?
(1)讓孩子學會基本技能
孩子進入幼兒園,就是一個小大人了,需要自己學會吃飯,抓筷子;還要學習穿衣服,提褲子;上衛生間報告老師。
孩子在家有家人去照顧,但是老師一個人需要照顧一個班的小朋友,肯定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少受罪,還可以建立自信心。
(2)準備備用衣服
孩子的年齡還小,在幼兒園會有一些突發的狀況,可能會弄溼或弄髒衣服。家長準備的備用衣服就起作用了,可以讓老師幫忙及時換上,避免孩子不舒服或生病。
(3)選擇信得過的幼兒園
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幼兒園是孩子上學的第一個階段,家長應該多費心挑選一個合適的幼兒園,多方去考察,不要讓孩子遇到素質不好的老師,和不負責任的學校。
家長已經做了十足的準備,但是孩子去幼兒園還是要注意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比如孩子生病了就不要去了,避免傳染其他小朋友,也不利於孩子自己的恢復。
回家不給孩子過多的零食,讓孩子因為零食不認真吃飯;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習慣等等。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順利度過這個幼兒園時光,留下開心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