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幾十萬人都挖不開的陵墓——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

由 段幹方 釋出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說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乾陵是唐代(618-907年)依山為陵\"紀念性建築工程的傑作,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秦漢以後,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聖\"合葬墓獨樹一幟。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發現有雙重城垣的墓葬,內城象徵京城長安的皇城,外城相當於官員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當時中國古代都城的整體格局。乾陵也是唯一歷經千年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宮隧道編號刻字砌石已被發現,出土有細腰鐵拴板、錫鐵錠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沒有的獨特價值。

乾陵地形乾陵是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於北峰之上。梁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唐高宗(628-683年)李治,皇后武則天(624-705年)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唐初,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佈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

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了兩位名揚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547-635年),另一位是皇宮裡專掌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602年-670年)。

乾陵雙乳山袁天罡接旨後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後來來到關中,半夜子時出來觀看天象,只見一處山巒上紫氣沖天,恰好與北斗相交。袁天罡認定是塊寶地,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準方位,但一時找不到東西作記號,就摸出枚銅錢放地上再蓋上浮土,這才下山回朝覆命去了。另一個風水師李淳風接旨後,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在一天正午豔陽高照之時,他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從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婦裸睡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少婦五官齊全,一對乳房堅挺對稱,連乳頭、肚臍都也具備。更讓他神奇的是:這少婦雙腿稍稍分開,中間還有一淙清泉在終日流淌不息!李淳風大為吃驚,於是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髮針在二魚相交處扎入土中後,也下山回朝覆命去了。

從梁山(乾陵)頂上回看神道武則天聽二人說在同一方位選中吉地,派人再去複查。大臣來到梁山後,發現原來李淳風的那根髮針正紮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武則天下令立即開工,很快就將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後隨夫也葬於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合。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另有一傳說剛好與上面的相反,說乾陵風水寶地是由長孫無忌和李淳風選定,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稱是萬年吉壤,袁天罡則表示“葬不宜”,理由是,乾陵所在的梁山因地貌酷似女性的一雙美乳,當地人又稱“奶頭山”。此山近看奇偉,遠觀則低平,袁天罡認為陰氣太重,弄不好李家的龍脈會讓一個女人所傷,壞掉大唐的千秋好事。李治一時拿不定注意。昭儀武則天聽說後心中竊喜,於是力勸李治不要猶豫,聽長孫無忌的話沒錯,於是梁山陵址就這麼定下來了。袁天罡知道皇帝的金口玉言難再收回,當時長嘆“代唐者,必武昭儀”,此後果然應驗。

乾陵無字碑有一說法,當地的百姓把乾陵不稱乾陵,而稱姑婆陵。站在梁山主峰,俯瞰陵園,就會發現西南方向兩溝分開,左輔右弼,形如出水蓮花,內外明堂開亮,最西南端與漠谷河相連處有一小豁口,曲曲關聯。此處舊有一潭,水從石縫中流出,瀑布高懸,曲折奇險,整個地貌就是活脫脫一個巨大的女陰,深潭恰恰在女性小解的部位,而在女陰中間與主峰相連處突現一道山樑,直插中央,名曰“棒槌嶺”,又是一個惟妙惟肖的男根再現!乾陵來脈與李世民的昭陵是同一條龍,是昭陵來龍前段所分出,落入平地,潛行三十多公里復起梁山,但無它山擁護,顯得孤單。而且昭陵系大唐龍脈中的龍首,位序上乾陵弄亂了風水;而讓一個當過皇帝的女人騎在了大唐的“龍頭”上,不吉利。梁山所在風水與昭陵互不呼應,王氣欠缺和諧,恐怕三代後國運受阻,因此打折。合葬歸陵擾龍脈。風水先生認為武則天是動了大唐的龍脈,壞在風水。除了上面說的擇址在李世民的昭陵西側,“風水位序”錯亂外,還因為在李治入葬23年後,重啟乾陵地宮一事。根據封建帝王喪葬規制,皇后先死,皇帝可以開啟地宮歸葬;而如果皇帝先死,則將地宮封死,以後別人再不得擾動,即“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動尊者而後葬入”,只能在陵附近擇址另建。如清朝咸豐皇帝奕詝的皇后慈安、後來貴為大清老佛爺的慈禧,就是因為死於咸豐之後,未能歸葬咸豐的定陵,而是擇址另建。公元684年8月,李治葬入後用鐵水把地宮封死,就是這原因。可“位卑”的武則天要“亂”就亂到底,“亂”到要害上,偏偏要掘陵“歸陵”。

對於武則天留下的“歸陵”遺囑,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當時就認為“以卑動尊”會動了龍氣,傷及大唐國運,武則天的遺囑不妥,建議李顯為大唐的長治久安考慮,在乾陵附近擇吉地為武則天另建陵寑。而且,乾陵地宮已用鐵水封死,再強行開啟,將會破壞乾陵。但李顯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還是命工匠掘開了通向乾陵地宮的埏道(墓道),滿足了武則天 “歸陵”願望。說來也怪,武則天這麼一“歸葬”,問題真出來了。雖然之後出現了玄宗李隆基在位時的“開元盛世”,但大唐的國運就此埋下了禍害,社會矛盾加深,風波不斷。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