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進行多少次觀察啊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在家庭中,為了瞭解自己的孩子,需要進行多少次觀察啊!需要蒐集多少情況,掌握多少事實啊!要了解孩子不斷髮展的個性特點,要研究孩子的能力和興趣、要求和感受、反應和觀點,又需要作出多少深入的分析、進行多少思索啊?父母可以採用各種方法解決了解孩子這個艱鉅任務。有的方法我們已經談到了,為了幫助父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對方法問題更廣泛更深入地加以說明。瞭解孩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觀察。
有時父母也能仔細地看孩子在幹些什麼,但並不總是能清楚認識觀察到的東西。觀察是瞭解人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的還有科學工作者、心理學家、教師、家長、售貨員和顧客領導要了解下級,群眾要熟悉領導,也需要進行觀察。孩子也運用這個方法,因為他們也想了解父母,觀察父母對他們的行為有什麼反應,父母希望孩子做什麼,不希望做什麼。觀察作為了解人的心理的一種方法,不需要任何裝置(有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兩個人就夠了),按照很多人的看法,也不需要觀察者具有專門的學識和技能。這個方法似乎很容易運用。
而且,父母親更會以為這個方法特別簡單,因為他們同孩子們經常接觸,大量的時間同孩子在一起度過,他們教孩子做各種事情,幫助孩子認識世界,認識人,送孩子進幼兒園、學校。問題就在這裡: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和學校就萬事大吉了!以後就再也看不到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在學校課堂上、在運動場、在數學以及別的小組裡的表現。孩子年齡越大,他不在家的時間越多,父母親觀察他們的機會越少。如果孩子送託兒所或幼兒園(特別是五日製的),情況會是怎麼樣呢?孩子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和接觸的機會很早便會受到限制,觀察孩子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為了很好地瞭解孩子,需在不同的環境下,對他進行系統的觀察。
當然,任何一個父親和母親,都不可能會經常同孩子一塊兒呆在幼兒園或者去學校看孩子上課,聽女兒跟女友談話或者觀察兒子跟班上女同學約會。即使父母親能夠抽出時間做這些事情,而且也能克服“技術上”的困難,這種觀察也不會帶來什麼好處,因為父母在場的時候,孩子(特別是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表現得跟平時完全兩樣。如果意識到父母在觀察自己,那麼不只是男女青年見面,就連小孩子上課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