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時間:公元前三百一十年

地點:秦國

事件:張儀拜見秦武王,並提出一個建議。

什麼建議?張儀提出讓秦國把他送到魏國。他首先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國際局勢,秦國和齊國是兩大強國,互相制衡,如果齊國發生動亂,那麼秦國就可以趁機擴張勢力,擴大領土。現如今齊王非常痛恨張儀,如果張儀到了魏國,那麼齊國一定會發兵攻打魏國,這樣的話兵連禍結,齊魏兩國將陷入持久的戰爭,而秦國就可以趁此機會發兵攻打韓國進入三川,然後派大軍圍攻周國,周國兵臨城下,一定會獻出九鼎寶器,這是成就王霸之業的機會,絕不可錯失。

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其實張儀並不想離開秦國,只是目前秦國國內政局十分動盪,針對他的勢力團結一致,在秦武王面前大肆攻擊,再加上齊國從外部施壓,張儀在秦國的處境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

張儀是過過好日子的,在秦惠文王時期,張儀可是一帆風順,大紅大紫,秦惠文王對他十分信任。張儀是魏國人,和蘇秦一起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學習縱橫之術,後來下山,蘇秦首先飛黃騰達,在遊說諸侯進行合縱計劃的時候,恰巧秦國攻打趙國,為了合縱計劃的順利實施,蘇秦認為只有派張儀去秦國才能說服秦王不打這場仗,於是用計激勵張儀去了秦國,同時派人暗中保護,幫助張儀來到秦國,並最終得到秦王的賞識,此後張儀大施拳腳,一步步做到了大秦國相的位置。

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後來為了對抗蘇秦的合縱計劃,他多次出使各諸侯國,遊說各國王採取連橫政策,投靠秦國,以此破壞了各國的聯合抗秦的計劃。

由於張儀對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秦王封為武信君,有趣的是"武信"與"無信"諧音,聯想到張儀一生的所作所為,也確實可評價為無信之人。

試舉一例:有一次張儀出使楚國,表示願意歸還楚國的商於六百里之地,條件是楚國與齊國絕交,此舉背後的真正目的是打破楚國和齊國的聯盟,便於秦國各個擊破。

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楚懷王信以為真,發表宣告與齊國絕交,隨後派使者跟張儀回去辦理土地交接手續,不料張儀裝病,一連三個月沒有出門,等齊國和楚國絕交,並和秦國結盟之後,再把楚國使者找來,向他們說從某地到某地,長達六里的土地,你們快去接收吧。

楚王受騙,大發雷霆,發兵攻秦,只可惜國事日蹙,不是秦國的對手。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張儀狡詐反覆,言而無信的作風。

張儀在秦國本來順風順水,只是天有不測風雲,秦惠文王突然薨逝,新繼任的秦武王與張儀彼此之間有嫌隙,加上那些嫉妒張儀的人紛紛在秦武王面前打張儀的小報告,張儀因此陷入了危險的境地,只好給秦武王獻上此計,名為利秦,實為避禍。

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秦武王聽後同意了這個計劃,便準備了盛大的儀式把張儀送到了魏國。

齊國聽說了之後,果然派兵攻打魏國,魏國國力衰弱,不是齊國的對手,朝堂上下一片恐慌。張儀為了得到魏哀王的信任,主動提出他可以使齊國退兵。

於是派了一個手下去齊國,將張儀與秦武王的對話全部透露給了齊王,並表示齊王攻打魏國,只能使秦王更加信任張儀,張儀如果得到了秦國的支援,那麼齊國將很難再有機會除掉張儀。齊王聽後明白了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停止了攻打魏國的行動,魏國危機解除。

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其實張儀也是被逼無奈,為了脫離險境,只能轉禍魏國,為了在魏國安身立命,只能智退齊兵,但他的膽識和謀略卻非常人所能及。只可惜在秦國經營半世,最後卻不得不離開秦國,最後還是回到了祖國。

自從張儀幫助魏國智退齊兵之後,魏國封張儀為國相,張儀在這個位置上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時光。不知道在最後的時刻,當他回想起一生的風風雨雨,在各國之間周旋,透過口舌之辯折服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獲得了巨大的名望和利益,他會作何感慨呢?但他也為此付出了很多,他不擇手段,不講信義,口是心非,奸詐詭譎,但是對秦國卻又忠心耿耿,只可惜秦國最後拋棄了他。

圖片來源網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79 字。

轉載請註明: 張儀破合縱立連橫,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卻被逼逃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