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也是人——重讀聖雄甘地

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說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有很多人不願意撤退,於是,甘地絕食了。這件事發生在1919年4月6日,實際上是一次全國總罷工。下一個月,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註定兩個國家的獨立自由之路完全不同。
1948年1月30日,聖雄甘地被反對分子刺殺,享年78歲。
簡介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青年甘地)
被趕出頭等艙
19歲時,不惜被開除種姓身份,遠涉重洋,赴倫敦求學。
甘地在英國學成以後到南非做了一名律師。有一次,因公事遠行,他得到了一張頭等艙的火車票。當甘地拖著行李準備上車時,一名白人工作人員看見他是有色人種,竟把他的行李扔在站臺上。
青年甘地(中)在南非期間的留影
原來,在英國殖民地——南非,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有色人種是不能坐頭等艙的。那一晚,甘地在站臺上凍了一夜。他想不明白,每個人地位都應該是平等的,為什麼自己會受到歧視呢?於是,他到南非的各個政府部門申訴,同時也得到了輿論的支援。最終他贏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
湊雙完好的鞋子
(甘地的遺物)
一天,甘地坐火車,不小心把自己穿著的一隻鞋子掉在鐵軌上了。此時,火車已經轟隆隆地啟動了,他已不可能下車去撿那隻鞋子。旁邊的人看到甘地沒了一隻鞋子,都為他可惜。忽然,甘地彎下身子,把另一隻鞋子脫下來,扔出了窗外。身邊的一位乘客看到他這個奇怪的舉動,就問:“先生,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甘地笑了笑,慈祥地說:“這樣的話,撿到鞋子的窮人,就有一雙完好的鞋子穿了。”
一個年僅20歲的埃及青年導演Sarah Rozik,製作的4分鐘微電影《The Other Pair》,沒有一句臺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種族的人,獲得2014年盧克索電影節(Luxor Egyptian and European Film Festival)銀獎。
情節和甘地的做法幾乎如出一轍,不知道是不是根據甘地的事蹟改編的。
遭到西方厭惡
凡是西方尊崇備至,廣示天下的楷模,都有著符合西方統治者利益的根本因素。
英國人在1942年之前雖然挺煩甘地,但覺得他還算是“自已人”,因為只要有他的存在,印度人幾乎組織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運動。幾萬人出來站在街頭任你打,任你踢,有時還真的會讓你覺得下不了手。
丘吉爾首相在1942年之後曾惡毒的說過:我希望他(甘地)被捆在新德里的城門下,然後新總督騎上大象踩過他的身體。
丘吉爾為啥討厭甘地?就是因為甘地在面對日軍入侵時,還喊著非暴力,並準備以幾百萬人的生命去由日軍屠殺,以期用鮮血喚起日本人的良知和道德。
對英國統治者來說,當他們統治時,非暴力是受歡迎的,再退一步說,英國軍隊也不可能去殺這麼多的印度人。但日本人呢?
甘地讓印度人到日軍屠刀上送死並非異想天開,他還說猶太人應當集體自殺,讓全世界覺察到希特勒的暴行。戰後,他辯解道:反正猶太人要被納粹殺掉,不如死得更有意義一些。
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的作者),曾寫到過:“對甘地有著一種審美方面的厭惡感。”“……甘地的基本目標是反動和反人類的”
奧威爾的評價很刻薄,雖然他最終還是把話圓回來,說甘地與同時代的政治家相比,身後有種乾淨的氣味。
什麼是話語權?就是我說黑就黑,說白即白。
近代世界風雲人物的歷史評價,基本由美國說的為標準。這其實是違背獨立思考原則的。
勸說中國不抗日
1940年,正值日本侵略中國。在日軍的荼毒下,中國經歷了慘烈的屠殺,成千上萬的國民死於非命。當年,國民政府派遣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訪問印度。戴季陶見到了甘地,並向甘地說明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形勢,誰知道甘地講了一番讓人大跌眼鏡的話:
“不管怎麼說,中國不是在實行非暴力。它能英勇對日抗戰,說明中國從來沒有非暴力意願。說它只是自衛,從非暴力原則來說,這不是理由。從非暴力主義者的立場來看,我必須說,以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來對付一個開化了的日本,還是不得不以日本人的同樣手段來抵抗日本侵略,我以為這是不適當的。假如中國人有我這樣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樣的最新毀滅手段。“
此後,甘地又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
”中國人可以告訴日本人,‘帶著你們的毀滅手段來吧,我們以兩億人給你,可是剩下的兩億人我們是不會屈服的。’假如中國人真的這樣做了,日本人就會變成中國人的奴隸。
(1942年2月10日,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聖雄甘地)
抗戰期間,蔣介石夫婦從開羅回來,順道訪印。把甘地拉進了朋友圈,併發送了微信實時位置,約好見面。當時中英是盟軍關係,印度對中國抗戰非常重要,那麼甘地的影響力必須要利用起來。老蔣怕甘地把非暴力進行到底。
私人生活
甘地的確非同常人,日常行為也一樣非凡,徹底素食,連調味品也不行,煙酒不沾,35歲起停止性生活。
“聖人”也是人——重讀聖雄甘地
關於禁慾,他是學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但問題是人家托爾斯泰在晚年才聲稱停止性生活,甘地35歲就收工了。
他是個政治人物,個人品行並不是評價他的標準。如果這樣,希特勒也是個道德標兵,情婦多多的肯尼迪豈不是千古罪人?
甘地在印度的作用
甘地一生共有18次絕食,我不活啦,但沒有一次成功。網路告訴我們,甘地絕食是衝著英國統治者去的,但實際上,甘地有近三分之一的絕食行為是衝著民眾去的。
他既是群眾力量的發動者,同時又是剎車片。非暴力及不合作運動,說白了就是躺你家門口堵你道,一旦遇上狠心人,分分鐘得死人,而且白死。
在一次非暴力集會中,英警對著正在齋戒,禱告的民眾開了槍,一小時打死1200多人。
“聖人”也是人——重讀聖雄甘地
甘地踩著血跡,含著眼淚去現場為民眾打氣,號召大家繼續。
然而,激憤的民眾在接下來的衝突中打死了警察,甘地則馬上指責他們違背了非暴力原則,要求取消抗議,立刻撤出。
關於宗教因為比較敏感,就不說了。但印巴分治除了有英國人的陰謀外,甘地也逃其責。
可憐他一生追求非暴力,最終卻死於刺客的槍下,還有後來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甘地家族的名字還是聖雄甘地的功勞:當時,尼赫魯是北印度的婆羅門出身,而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的教徒結婚,後代將永遠是賤民,於是“聖雄”甘地給了他們“甘地”的姓。
(尼赫魯與甘地)
然而尼赫魯·甘地家族也是一個悲劇頻發的家族,英迪拉和兒子拉吉夫先後被暗殺。
到今天為止,這個家族仍然影響著印度的一草一木。
最後,引用一句奧威爾的話:對於聖人的判斷,應當永遠使用有罪推論,不過,對於聖人的驗測方式不能一成不變。
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9c710102x5em.html
http://www.yxtvg.com/toutiao/5196385/20170620A03A0K00.html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09 字。

轉載請註明: “聖人”也是人——重讀聖雄甘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