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學校老師熟能生巧,機構老師優勝劣汰

由 嶽洪秀 釋出於 經典

有人說“培訓機構確實沒什麼好老師,好老師都去公立了”。這樣說顯然是不夠公正的,培訓機構教師良莠不齊。培訓機構大都是各種包裝,反正家長也看不出來,也查不出來,比如把二本三本的剛畢業小夥子包裝成帶了多年的高三的老師,把一個大專出來的包裝成985、211大學出來的。

有位網友這樣說:我讀大二的時候在培訓機構做兼職,老闆讓我騙人說是在校老師,還好那會兒我喜歡成熟風格,不然還騙不了人。

培訓機構大都是“演員”,只要家長滿意怎麼演都行,模式化,套路化。每節課都是背下來的。因為朋友幹過,後來沒做了。一些培訓班先預設在校老師沒有培訓班負責能力強。可是很多家長認同在校老師更負責能力更強,於是又有許多培訓班忽悠家長說老師是一線公辦。

一些大學生暑假在市區的輔導班做兼職,裡面很多要麼是大學生,要麼是暫時沒考上編制,邊複習邊賺錢過日子的,絕大部分錢都是老闆賺的。其實一些輔導班的教師羨慕在編教師:認為公立好,一天兩節課,也沒其他事,還有雙休寒暑假,作息正常,一年到手十萬多(自認為),穩定體面福利好。輔導班的教師一個月能5000都謝天謝地了,還得是比較累的那種。其實輔導班的教師也有非常努力,為的就是考上編制。

但是有的輔導班老師因為年齡所限不能報考公辦學校的教師(有年齡限制)。

哪裡都有好的差的,學校有名師,輔導機構也有水平高的,但輔導機構包裝的太多,個個都是名師。

不管姓公還是姓私,都會存在很優秀的老師,更會存在很那個的老師。公不等於優,私也不等於差。就像一個班集體,有優生也有差生。教師行業是需要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的。老教師都是從新手磨練過來的。

在輔導班待兩三年就會失去在公立學校練就的那一身本領,培訓機構的目的主要是提成績,忽略了學生思維的訓練,個人品行的養成,當然,如果是為了賺錢,那沒問題,如果有點良心,培訓機構也會把你良心壓榨沒。

我更傾向於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工程,而不是隻注重學生成績,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我持保留意見,畢竟學生成績好不好,老師的影響其實很小,更多的是學生自己的天分。

培訓機構他們是以盈利為目的,如果教師不負責就沒有生源,至於優秀,多數是經過包裝,他們的教材幾乎都是加盟,然後再去培訓個把星期就上崗教孩子的,還有好多是沒教師證的,當然也不排除有個把幾個是優秀的。

學校老師是因為一屆又一屆,不得不練,練得多了熟能生巧。機構老師優勝劣汰,淘汰一批又一批,教得不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沒生源了。機構也不會去長時間包裝花瓶老師,機構要的是教學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培訓機構“名師”多,包裝效果明顯,區別於學校教師。總之,學校教育才是教育的中流砥柱,培訓機構只是教育的延續和補充,切不可讓培訓成為教育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