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中國的考試製度存在已經很久了,從古代的就有了科舉考試,全國的讀書人通過幾輪考試,才能最終達到走上仕途的目的,這一點倒和如今的高考有點相似,從小學開始參加幾輪考試,最終透過高考,選擇大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算是完成了學習的目標。而如今的考試和過去可不同,古代科舉也就只有文科,但是現在考試文科、理科都有,考試科目也要複雜一點。每年高考時,都有因為偏科嚴重而被破格錄取的學生,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個有名的文學家,他的偏科程度非常嚴重,高考數學考0分,作文28分,卻依舊被大學錄取。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東濰坊的一個小縣城裡,他家裡當時還是一個封建氣息很重的地主家庭,他的爺爺和曾祖父都是前清時期立過功的官員。但臧克家卻很不幸,他的母親在他8歲時就過世了,他父親也因為肺病,活到34歲就英年早逝,所以很多時候他大多時間都和爺爺一起相處。因為爺爺喜歡詩歌的緣故,在臧克家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讀詩,雖然年幼的他此時還不懂的這些詩的含義,但因為經常吟誦的原因,不知不覺中已經可以背下很多名篇。
1923年,臧克家考入山東省第一師範,當時他的作文寫得非常好,還在一些雜誌上開始發表自己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還得到了周作人的回覆,他也漸漸喜歡上了這種自己的作品被大家喜愛的感覺。可惜好景不長,愛國運動席捲全國,臧克家又轉到軍事學校學習,結婚生子後他覺得這樣的日子太難熬,決定考取大學。
當時臧克家的目標是國立青島大學,但對於從未學過數學的臧克家來說,這是一個短板,他的老師勸他再複習一年去參加考試。當時的臧克家正值年輕氣盛的年紀,直接去參加了當年的考試。他堅信憑藉自己的能力,肯定可以在語文科目拿到高分,數學低一點也無所謂。當時作文題目是聞一多先生出的考題,希望考生從兩個題目中選擇一個題目作答,臧克家選擇了《生活雜感》,並且寫下一首28字的詩歌: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
臧克家的詩打動了閱卷老師,隨即這篇短小精悍的作文到了聞一多手上,作為出名的詩人,臧克家肯定了這首詩的水平很高,當即決定,無論成績如何,這名考生一定要錄取。後來成績出,臧克家的數學成績慘不忍睹,竟然得了0分,語文成績卻接近滿分。但有了聞一多的肯定,他還是進入了青島大學,他與聞一多的師生情也就在此拉開序幕。當時他本來就讀的是英文系,後來又轉到聞一多執教的中文系,在學習期間,聞一多也在一直知道臧克家寫詩作文,一直鼓勵他。
臧克家是我國現實主義新詩的先鋒人物之一,他經常強調,自己只會去寫作自己熟悉的事物,因為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地區,他的新詩內容裡有大量的對舊中國農民的描寫和歌頌,而在他出現之前,沒有人注重這方面的寫作。對於農村景色的讚美也有不少佳作出現,他覺得自己只有在那種環境裡,才會才思泉湧,寫出好詩,比如當時寫的《泥土的歌》,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另一方面,臧克家的敘事詩極為優秀,他把中國古代詩仔細研究,吸收其中的精華,用現代化的語言去展示,營造出了獨特的中國風。
可能有人會覺得,如果這樣的學習成績放到現在,或許他都考不上大學,不會有這麼好的結果,但時勢造英雄,每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是不一樣的。何況臧克家是一個作品豐碩,時代跨度非常大的作家,他的文學寫作跨度足足有七十餘年,基本上經歷了我國幾個重要的改革時刻,他的作品都是深藏感情,卻又能讓在樸素的字裡行間感受到那種來自於文字的力量。他還像古人一樣,研究詩裡的律動和韻律,讓自己的詩更有美感,而這正是中國古代詩所追求的東西。這樣一個具有深刻中國風的詩人,也給之後的文壇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參考資料:《偶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