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題我都會做,就是馬虎了!”孩子總做錯題,並非是粗心的錯
開學後,小侄子迎來了一年級第一次考試,考試成績讓人很意外:他排斥的語文考了滿分,而喜歡的數學只考了92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拼音寫得比較慢,所以做語文試卷時,特別謹慎,生怕寫錯了要修改;而數學題只需要寫數字,三下兩下就寫完了,也沒有檢查。
結果,就這樣因為粗心丟掉了8分。
有些人認為,一年級的考試成績沒那麼重要,不應該小題大做。是的,成績是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像這種做題時粗心的毛病,是要重視起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家長不重視,認為孩子只是馬虎做錯了題,甚至替孩子解釋“孩子不是不會做,就是有點馬虎而已”,可能就無法發現孩子做錯題的真正原因了。
時間長了,哪怕孩子知道,自己做錯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粗心,也會用這樣的藉口自欺欺人,“這些題我都會做,本來應該考滿分的,就是不小心馬虎了”。
這樣一來,就把真正的問題掩蓋了。
實際上,粗心馬虎也分好幾種類型,有“真偽”之分,也就是說分為真粗心和假粗心,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
第一種,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導致做題時對時錯
這種型別的“假粗心”最具有迷惑性。同樣的題目,孩子有時能做對,有時又做不對。於是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孩子性格馬虎造成的。
可實際上,有一種可能被忽略了,就是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模稜兩可,不牢固,所以才會想當然地去做題,錯誤也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孩子做了一道計算題:“45-27=?”
正確答案是“18”,可是孩子卻毫不猶豫地寫道:“45-27=22。”
你問他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他居然一本正經地胡扯:
“40-20=20,7-5=2,20+2=22。”
這一種,可能就是計算不熟練造成的。
說句扎心的話,孩子可能連“15-7”這種題目都沒有掌握好,才出現了這種低階錯誤。
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要從錯題中發現孩子的薄弱點,才能幫助孩子及時打牢基礎,不至於影響以後的學習。
比如,如果孩子50以內的加減法出錯,那就可以測試一下20 以內的運算能力怎麼樣,如果還出錯,就從10 以內的加減法開始練習。
這樣慢中求穩,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就都能上去了。
第二種,理解能力有限,沒有掌握題目的真正意圖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相通的,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都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理解不到位,做題就很容易出錯。
我們有時候很難理解,題目的意思明明很清楚,孩子為什麼就會做錯呢?但如果你真的跟他解釋一下,或者換個說法,他又能得出正確答案。
於是我們猜測,那一定是孩子馬虎造成的。
其實,並非如此,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沒有掌握題目的真正意圖而已。
那麼如何判斷呢?
我們可以問問孩子,題目說了什麼,或者讓他複述一遍題目,看他能不能說明白。
當然,如果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還需要在平時下功夫,鼓勵孩子多閱讀,多講述一下在學校裡發生的趣事。
第三種,性格上的馬虎,這是比較簡單容易解決的問題
性格上的馬虎,是真正的馬虎,也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多提醒,讓孩子做題時要認真,特別是遇到容易出錯的題目時,更要仔細。
這裡有個方法,就是老師經常強調的學習秘籍——錯題本。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更瞭解自己的薄弱點。
除此以外,也要讓孩子學會檢查。
需要強調的是,一開始時,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檢查,教孩子逆向檢查,從答案推出條件,去驗證自己做的對不對。等孩子學會了,就可以放手了。
像我家小侄子,檢查作業的態度,純粹就是應付,結果錯題很多。在被老師批評了幾次後,他明顯認真了一些,錯誤率明顯降低了。
現在我們知道了,前兩種馬虎,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粗心,只是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孩子貼上了“馬虎”的標籤而已。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真正發自內心地認識到,粗心危害大,讓他主動配合解決這個問題。
你家孩子粗心嗎?歡迎留言討論。
- End -
本文編輯|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