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卻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

作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北洋水師承載了這個古老帝國的無數希望。資料顯示,北洋水師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世界第九東亞第一。
然而,甲午一役,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讓人痛心之餘,不能不讓人深思,導致北洋水師覆滅的罪人究竟是誰?其實,罪魁禍首是一個清廉的老好人。
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卻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

關於北洋水師覆滅的原因,歷史上有很多分析,但從戰爭中的表現來看,北洋水師不容汙衊。固然有一些老鼠屎,但也不能否定全部。
義大利人弗拉底米爾在《中日戰爭》一書中評價,“中國海軍同陸軍相比是非常優越的”。其實,弗拉底米爾這一評價,從兩個方面足以看到:
(1)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等,在事不了為之時,不是想著苟且偷生,而是選擇了或戰死沙場,或自殺身亡。古今中外,又有幾支艦隊軍官能悲壯到這一程度?
(2)黃海大戰中,日本吉野號發射了1200餘枚炮彈,但大清軍艦卻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損傷,反而大清艦隊重創了“吉野”“比睿”“扶桑”等日本多艦,說了官兵訓練水平。
因此,北洋水師的覆滅原因眾多,李鴻章戰略不明,陸軍一潰千里拖累,嚴重忽視反間......更重要的是還有這麼一位清廉的老好人,讓北洋水師自1888年建成之後“未添一艦一炮”。
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卻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

這位老好人叫翁同龢,光緒的老師,在甲午戰爭中,他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清朝末年的政壇,有一點像明末,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黨爭嚴重,即帝黨與後黨之爭。翁同龢代表的是帝黨,李鴻章代表的是後黨,這兩者為了爭奪權力,經常爆發一些明爭暗鬥。而且,因為曾國藩和李鴻章檢舉他兄長翁同爵,所以翁同龢與李鴻章還有化不開的家族矛盾。
總之,翁同龢與李鴻章是一死對頭,屬於無法化解恩怨的關係:利於李鴻章的,翁同龢要反對;不利於李鴻章的,翁同龢要推動,猶如明末黨爭,不為國家,就為自己一派私利。
比如甲午戰爭中,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對淮軍將領和北洋人物,除聶士成等個別人之外,都彈劾了一遍,包括脫離實際的各種催戰。前線在打仗,後方在彈劾,將領們還怎麼打?
正因如此,翁同龢任戶部尚書期間,處處刁難北洋水師,最典型的是挪用北洋水師的購艦經費。雖然購艦利於國家,但也利於李鴻章,所以就被翁同龢拒絕。關於慈禧挪用海軍修園一事,翁同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真讓人大跌眼鏡。
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卻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

1891年,戶部尚書翁同龢上書:海軍規模已具,國家度支艱難,嚴禁北洋水師再新增新的“艦、炮、軍火”。別說軍艦了,就連炮、軍火都不讓購買,這一下讓北洋水師陷入了絕境,甚至連優質煤炭都用不起,零部件也更換不了,而日本海軍卻在快速發展。
朝廷果真沒錢了?其實不然,因為有2000多萬兩海軍經費,被慈禧挪用修頤和園,以慶祝60大壽之用。對於慈禧挪用,翁同龢喜聞樂見,李鴻章不好勸說,其他大臣也幾乎閉口不言。唯有前戶部上書閻敬銘強烈反對,得罪了慈禧,遭到革職,翁同龢再度成為戶部尚書。
閻敬銘被慈禧以“不能仰體朝廷”的罪名撤職,但翁同龢上臺之後,卻唯慈禧之命是從。需要注意的是,翁同龢是帝黨,為何贊同慈禧的做法呢?其實很簡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一筆錢撥給李鴻章,會大幅度增強李鴻章的實力,所以不如修頤和園。翁同龢的門生王伯恭,在《蜷廬隨記》中記錄了這一件事:
面對北洋水師的落伍,英國人給了一個建議:“必添購快船兩艘,方能備日製勝”。這一建議有推銷產品之嫌,但也有真知灼見。讓人遺憾的是,因為翁同龢的阻擾,最終兩艘快船被日本買去,其中一艘就是吉野號,是甲午戰爭中擊沉大清艦隊最多的船艦。
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卻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

總而言之,當北洋水師艦隊鍋爐都快報廢時,翁同龢卻還是不給一分一釐,別說購買最新艦船了,就說維持北洋艦隊都很難。相反,日本卻一直購買最新艦隊,最終讓北洋艦隊飲恨大海。客觀的說,北洋艦隊的覆滅固然原因很多,但翁同龢卻是難辭其咎的罪魁禍首。
黨同伐異的翁同龢,卻在個人私德上並不差,是一個清廉的清流政客。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謝俊美指出,不論翁同龢行事如何,但“對於他為官清廉這一點都是承認的”。
其實,翻開中國歷史,尤其是明朝歷史不難看到,表面上看是清流且清廉,當時是天下何人不識君,但行為舉止卻往往又自私自利,反而更能打著正義的旗號禍國殃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卻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