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前所未有之大的“雙減”政策,聚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兩件大事。政策想要真正見效,關鍵在於守好學校這個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可以預見,中小學的辦學生態正面臨全新格局。面對“雙減”後的第一學期,學校該做什麼?目前還有哪些難點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問
教師的心態調整好了嗎?
作為教書育人以及“雙減”政策實施的主體,廣大教師的心態及作為是政策能否真正落實好的關鍵所在。
採訪中,許多老師對“雙減”表示理解,太原市一位教語文的段老師說:“學生負擔重這個問題存在很多年了,‘雙減’政策應該會對減輕學生負擔起到好的作用。”
同時,也有部分教師擔心“雙減”落地後會增加負擔。“我就是害怕寒暑假取消或者下班時間延長,即使有補貼也不願意。”一位教音樂的劉老師告訴半月談記者,她每週要教22節課以及一節教研課,加上其他任務,“有時候早上6點多出門,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家”。
“落實‘雙減’政策要延長老師的工作時間,有些老師可能有顧慮。”海南省海口海景學校校長李楚英認為,部分老師思想上還沒準備好,調整好教師的心態、統籌好教師的作息時間、保障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合理報酬是學校的首要大事。
採訪中,老師還反映,一些額外的非教學事務佔用他們太多時間。“說實話,老師們常常沒有時間安心搞教學,雜務太多,各種節日觀看影片做簡報、反詐騙宣傳、讓家長下載App、轉發學校宣傳文章必須閱讀量達到多少等。”劉老師說。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目前,各地正在出臺相關細則進一步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同時,針對老師反映強烈的工作時間延長問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減”檔案規定,學校可以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目前,北京、遼寧等地正在考慮透過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等方式,緩解教師校內壓力。
瀋陽市渾南第九小學校長侯明飛告訴半月談記者,該校計劃於2021年秋季學期探索實施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同時以多勞多得的考核方法分配教師的課後服務收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提出,在為教師減負的同時,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教師數量。
第二問
課後服務準備好了嗎?
“雙減”政策對推進校內課後延時服務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助力解決學生作業問題、利用公共資源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提高家長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全國各地課後服務已普遍推開,部分試點學校效果顯著。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學校充分挖潛校內師資資源,為學生提供了70個興趣班,有效激發了音體美勞等學科教師的成長願望,同時使一些年輕教師在師德、技能上得到鍛鍊,把學生的多元發展和老師的專業力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受到各方歡迎。
目前,一些學校正考慮引入校外機構進校內提供課後服務。對此,有的學校也存在顧慮。太原市新建路小學校長馮荷霞說,校外機構進校內,學校普遍有三方面顧慮:收費多少?如何選擇機構?機構進校後學生安全問題誰來擔責?她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出臺機構進入校園的實施細則。
第三問
如何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雙減”政策對學校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成長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讓學生在學校吃飽、吃好,構建起適合學生髮展的新課程體系,是學校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教師要把最精華的知識點濃縮到課堂上,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瀋陽市鐵路五小校長於瑩說,實現“雙減”目標,首先應向45分鐘課堂要效率。教師要保證學生每一堂課、每一天、每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都能在課堂上全部吸收消化,這叫“三清”制度。
為實現“三清”,在鐵路五小,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課、教學交流上。同時,學校以任務單的形式引領學生在課外完成非書面作業,如家務勞動、體育運動、好書閱讀、熱點新聞收集等內容,這樣的非書面作業更具有自主性、科學性、發展性。
當然,課程體系創新關鍵看效果,要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作出必要的調整。“我家孩子的學校推行翻轉課堂,老師一節課講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有的知識點孩子掌握不了。”家有初中學生的閆女士說,這樣的創新舉措還需要完善。
專家提出,各個學校要根據“雙減”任務和要求,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整體建構,並結合新的學生髮展和學業質量評價體系,考慮學校自身實際,如層次、型別、歷史、師資、生源、特色等,形成新形勢下切實可行的學校課程方案。
【編輯:朱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