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中國教育線上舉辦的“高考改革下的人才選拔與人才培養探索高峰論壇”在海口召開。國內四百餘所高校招生負責人以及教育界專家學者600餘人參加,共同探討新高考改革落地的形勢和策略,同時就新高考改革趨勢、高校人才選拔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和交流。
論壇上,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線上總編輯陳志文做了《從高考改革到教育評價改革》的報告。他從“疫情下的2020年高考”切入,分析了近年新高考改革在選科模式、賦分、考試次數等方面的積極變化,並分享了新高考改革中的一些思考,並對教育評價改革進行了解讀。
他提到,近年高考一系列政策調整的核心是維護公平正義。特別是針對2020年高考,國家透過做出實施強基計劃、高考延期、藝考減少校考、嚴控特殊類招生等重大決策舉措,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切身利益,確保高考公平開展。
就大家普遍關心的新高考改革話題,他談到,今年山東、天津等四省市新高考改革已經平穩落地。在新一版八省新高考改革方案中,選科模式由3+3模式改革為3+1+2模式,物理歷史科目也迴歸原始分,在保障物理等科目地位的同時,有利於最佳化人才結構,提高理工科人才質量。
強基計劃是高考改革以來,大學招生、選拔、培養模式迎來的又一重大變革。陳志文表示,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兩者沒有關聯,強基計劃更注重人才培養,如單獨編班、單獨制定培養計劃、本碩博打通培養等等。其目的是培養國家急需的優秀基礎學科人才,入校後不得更換專業,這與以前的自主招生截然不同。
2020年是強基計劃實施首年,針對“遇冷“之說,陳志文表示,遇冷是對強基計劃的誤解。這恰是學校堅持高標準遴選的結果,是寧缺毋濫的堅持,並非真的遇冷。
“高考區分度低,一定程度弱化高考選拔功能,固化的高考試題也強化了應試教育。”陳志文表示,日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印發,就是要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改變中高考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