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還有參加的必要嗎?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提問不夠嚴密。這個提問是對誰而言?對哪方面而言?“必要”有沒有程度之分,若不如此,又會怎樣?
時下,正是年度行業展會的高頻季節。中國小家電交易(中山黃圃)、佛山(順德)家電博覽會以及姍姍來遲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再加之各類的家居展會,參加者很忙,參觀者也很忙。
展會是個簡稱,最原始的形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集市,由此也不難追溯其原始動機:交易。在此基礎上,展覽會不斷演化出各種各樣新的名稱和形式。但不管如何變形,展會的型別可大致歸納為三大類:展示展覽、溝通洽談、買賣交易。
這三類,既可以用遞進的關係來理解,也可以單個自成體系。大的背景上,我們早已到達買方市場的深水區,中國國內家電產業也已進入存量市場時代。在資訊發達、交易便捷的今天,展會按理說應該只剩下展示展覽,提升企業形象的功能,然而在個別區域上、個別品類上,針對不同的參展主體和觀展主體,展會的三大形式仍能夠找到各自所適合的物件。
例如,對產業集中度較高的珠三角廣東佛山、中山;浙江寧波、安徽合肥等地,這些地方即便在平時,也會吸引一些經銷商前往找尋商機,展會集中時間、集中地點和集中參展的方式,有助於經銷商節省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廠商雙方效率;再例如,偏遠地區的一場針對淨水的展覽會,可能在市場的普及和消費者培育上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一些國外的大型展會如CES/IFA展,可能在樹立整個中國家電產業的全球形象,吸收借鑑國外同行優秀技術和理念上起到很好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在樹立行業風向標、促進行業交流和企業形象展示上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由此可見,對展會的展覽方和參觀方而言,只要一個展會能夠存在,且能夠順利舉辦,自有其合理之處,這種合理,不單是市場(經濟)意義上的,也有產業整體與外部環境的融洽度方面的意義。依著任何一個單一的目的去衡量所有展會,都可能會失之客觀。
最後再回答在文章開頭的第三問。“必要”一詞,邏輯意義上看來很嚴肅,暗含著“不如此,便怎樣”,但另外一層的意義則是“有了它,也不一定夠”。展會之於家電產業,我們自然可以用這樣的邏輯來考量。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展會,只要能夠舉辦的展會,則一定是邏輯能夠自洽,具備現實價值的。它對一部分人可能無意義,但對另一部分人可能意義大不同。
這算是個比較公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