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教育家、化學家、農藥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李正名同志,因病於2021年10月4日11點1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一張“001”號畢業證書
李正名1931年1月出生於上海,在上海蘇州完成小學和中學。1948年高中畢業後考取了美國私立大學聯合獎學金。1949年赴美求學,就讀於位於南卡州的埃斯金大學化學專業。
1953年,獲得美國埃斯金大學化學學士學位後,李正名輾轉歸國,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海歸”。之後,李正名成為時任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的第一名研究生。他始終珍藏著一張南開大學研究生畢業證書,上面印著“001號”。
李正名(右)在楊石先的帶領下開展科研工作
那時,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的農藥研究一片空白,進口農藥價格高昂,農民無力負擔。個人研究要與國家需求相聯結,“於是我由元素有機化學轉向農藥化學研究。”李正名生前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年國內科研條件艱苦,“儀器、裝置、藥品都沒有”。1958年,楊石先組織李正名等青年教師進行我國首個有機磷殺蟲劑“對硫磷”研究。“一窮二白三沒有”擋不住年輕人的進取心:他們在南開校園找了幾間實驗室,熬了30多個日夜,終於完成任務。
李正名和團隊曾歷時16年,創制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除草劑單嘧磺隆,他們發明的單嘧磺酯,實現了每畝麥地用藥只需幾元錢,實現了中國自己的“農藥創新”,保障著國人的“飯碗”。
李正名在為學生們講課
李正名帶領團隊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但這都不是“南開先生”最得意的成就,讓他最有價值感的,是他為中國農藥“正名”。
創制新農藥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系統工程,由於對環保生態安全的眾多試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一項基礎研究至少要5年以上;一段毒理環境生態評價需上百次;開發研究、註冊登記要歷經十幾年;農藥創制工作成功率僅為八萬分之一……面對這些困難,李正名說:“這個工作總得有人去做,這份風險總得有人去擔。如果大家都不做,就永遠不會有中國自己的原始創新,我們就永遠受制於人。”
5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2015年,李正名將自己獲得的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獎5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南開大學“楊石先獎學金”。“我跟隨南開大學老校長楊石先32年,楊先生愛國憂民、嚴於律己、兢兢業業、立德樹人的崇高品質深深教育和影響了我。我捐這些錢不為出名,就是受恩師精神感召,做一個傳承,希望鼓勵和支援學生們做好學問、搞好科研,為祖國和人民多作貢獻。”李正名說。
一封特別的來信
在2021年南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裡,還有一封特別的來信。它的作者正是李正名先生。這位“90後”的老黨員、老南開人在信中寄語新生,發揚南開大學的優良傳統,浸潤學術思想,磨礪奮鬥精神,繼續推動中國的原始創新和社會進步。
李正名院士遠去的背影。2021年7月1日,拍攝於南開園。
今年,已痛別24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別24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因病辭世,享年98歲。王綬琯是中國天文學界的泰斗,我國射電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臺臺長。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沈忠厚是我國著名的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程鎔時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數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周毓麟是我國核武器設計中數學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家與空間技術專家閔桂榮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溼地生態學家劉興土在長春逝世,享年85歲。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數學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中科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去世,享年99歲。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礦物加工專家、教育家陳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歲。
6月1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基基礎工程專家黃熙齡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6月27日,工程院院士、我國遙感技術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和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開創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6月29日,中科院院士、地下水動力學家、水文地質教育學家薛禹群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學家、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8月25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許厚澤在武漢逝世,享年87歲。
9月22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微波電子學家、光纖專家黃宏嘉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10月1日,中科學院院士,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張涵信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0月4日,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化學家、農藥學家,南開大學教授李正名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
這些“國之脊樑”
值得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