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健康】
校醫數量嚴重不足,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
健康“守門人”是中小學校內關鍵角色
作者:管仲軍(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周亞平(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
當前,我國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視力不良、超重、肥胖、齲齒以及心理衛生等問題日益突出,很多兒童及青少年都處於“亞健康”狀態。
面對這一現狀,中小學生在學校中的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校醫(保健教師)發揮作用。但現實情況是,我國中小學校醫數量嚴重不足,多數校醫缺少臨床醫學教育背景,專業水平亟待提高。
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學生進入校園。新華社發
1 中小學每600人需配一名衛生人員,多數學校未達到要求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其體質健康狀況是民族生命力的象徵,促進青少年健康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性環節。提升青少年健康素養,形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和健康意識等,都需要透過學校健康教育來促進。在健康教育的不斷薰陶下,有效限制、干預和消除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因素,才能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面對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問題,學校的健康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中小學校醫,正是承擔學生健康教育這一任務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基本隊伍。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規定,中小學每600人需配一名衛生人員,但研究發現,多數中小學校醫數量未達到要求,且存在從事校醫工作的年限較短、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明確等問題。從趙海、段佳麗、滕立新等人開展的2013年北京市中小學校醫與保健教師隊伍現狀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數量與校醫的人數配備比例為1384:1。
調查結果發現,有76.1%的校醫年齡多數在30歲到49歲之間,有41.0%的校醫從事學校衛生工作不超過5年。校醫專業背景大多為教育類,其次才是臨床醫學。從學歷和職稱方面看,本科以上學歷者佔61%;職稱也大多是中級和初級,高階職稱基本沒有。加之學校相關部門領導不夠重視,校醫的崗位任務長期被限於為學生進行健康體檢、處理日常病傷方面,沒有適當擴充套件。中小學校醫未達到要求,不能為在校學生提供完善的衛生健康服務。
在雲南省丘北縣新店鄉中心學校,學生在上語文課。新華社發
2 超八成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校醫工作能力待提升
中小學是人生髮展的加速時期,但這一時期的青少年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健康意識淡薄,對衛生與健康知識瞭解甚少。而且不少小學沒有專業的校醫,一般由語數教師兼任,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夠紮實,健康意識不夠強,導致學生健康意識缺乏。
需要強調的是,培養健康意識是良好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質量的有力保障,這就需要發揮校醫的作用,積極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培養學生的健康觀念,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是中小學教育順利開展的基礎。同時,學校是季節性傳染病高發和易發場所,據徐勇、顏博秋等人的研究報道,我國70%以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80%以上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傳染病流行事件。建立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聯絡網路,儘早發現學校傳染病疫情,為控制疫情爭取更多的時間,及時收集和報送相關資訊,校醫責無旁貸。因此,為保障學校廣大師生的健康,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必須重視校醫的傳染病防控能力。
筆者認為,學校衛生工作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樹立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全校師生的體質健康。中小學校醫是學校衛生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擔負對全校師生的預防保健任務,承擔著監測學生的健康狀況、學生的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加強對學生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衛生與教育行政部門應通力合作,加強對校醫隊伍的管理,穩定校醫隊伍,進一步做好學校衛生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肖莊子完全小學,新來的特崗教師翟小飛為孩子們上體育課。新華社發
3 校醫室最初的功能定位為預防保健,當下應升級為對健康的全方位維護
為了能夠有針對性對校醫開展培訓,從而提升其工作能力,筆者日前開展了“北京市中小學校醫與保健教師勝任力現狀調查研究”,在勝任力指標五項一級指標,包括專業知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基本預防保健能力、人文執業能力、職業精神與素養的基礎上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北京市中小學校醫勝任力水平總體較好,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專業知識和醫療服務能力方面。
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相關專業知識都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作為學校師生健康的維護者,校醫應具備醫學基礎知識、預防醫學知識、健康教育知識和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校醫的服務人群是全校師生,尤其是中小學生,出現意外傷害的情況不可避免,因此要求校醫同時具備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包括能夠識別常見病、多發病,並進行初步診斷;能夠對暈厥、休克、渾身抽搐等急症進行急救;能夠對擦傷、刺傷、切割傷及挫傷等意外傷害進行處理;能夠對學生體育活動損傷進行處理,如骨折、韌帶扭傷等。然而,多數校醫對急症急救知識普遍缺乏,究其原因,可能與中小學校醫室最初的功能定位有關。過去,中小學校醫室定位為預防保健,對於醫療服務能力要求較低。
此外,校醫的工作關乎兒童青少年的成長,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個普通醫者的職責。因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求。面對繁雜的學校衛生工作,有的校醫可能自我感覺壓力較大,出現疲倦、積極性不高的狀態。因此,也要注重校醫的心理素質培養。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茶坊小學校醫向學生們科普防疫知識。新華社發
4 強化中小學校醫職責,完善崗位聘任制度
針對上述諸多問題,筆者建議:
一要規範中小學校醫的崗位性質與職責。
校醫崗位應該是醫學類崗位,其主要職責應是為全校師生提供綜合化、系統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服務,因此,應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學校衛生機構的職能和服務範圍,提升校醫對崗位任務的理解,明確服務內容,進一步提升學校衛生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要明確學校衛生工作的目標導向。
目前,學校衛生人才質量參差不齊,優質衛生人才短缺是阻礙我國基層衛生事業發展和基層人民健康狀況改善的重要因素。在加強校醫勝任力建設上,應面向中小學校、服務中小學生,以解決學校師生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根本目標。短期目標要提高校醫崗位勝任力,透過對專業知識和醫療服務能力、基本預防保健能力、人文執業能力、職業精神與素養的提升,使其能夠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為學校師生提供優質的衛生服務;長期目標要提高中小學生的健康水平,透過提高校醫的執業能力和衛生素養,提高學校衛生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的健康水平;終極目標要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一代又一代健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要以崗位勝任力指標為導向完善校醫崗位聘任制度。
目前學校選聘校醫無固定模式,臨時聘任模式使用較廣,採用較多的是校內調劑模式,校醫的存在多樣化問題,有政教老師、美術老師、體育老師等。但這種選聘的校醫缺乏醫療衛生專業背景和學校衛生相關培訓,在傳染病突發時缺乏預警意識,遇到學生出現意外傷害或危重急症時,不能及時妥善處理。目前研究發現一種新的校醫聘任模式,即醫療機構派駐,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學校派駐兼職校醫,人事關係仍屬於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但調研發現,兼職校醫不能完全滿足學校衛生工作的需要,學生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情況,需要校醫全職在崗,且學校衛生工作與社群工作也存在一定差異。作為衛生專業型人員,原則上必須保證相關醫學專業背景,並持有相關從業職業資格證書,應實行公開招聘。新引進的校醫必須具備醫學專業的教育背景,逐年提高校醫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逐年改善校醫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知識結構。根據勝任力指標制定合理的學校衛生人才遴選機制,這樣才能保障學校衛生人才的質量。
四要以勝任力指標為導向對校醫進行培訓。
中小學校醫是具有一定綜合程度的醫學人才,是學校健康的“守門人”,承擔了學校師生的疾病防治、衛生保健、學校衛生監督、衛生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對校醫的培訓,不能僅僅侷限於專業知識的培訓,應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多渠道培養。當前,校醫在健康教育技能方面沒有明顯的突破,多數校醫由於沒有時間、不具備授課資格等原因,沒有參與健康教育課。健康教育課是學校衛生及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要保證健康教育的效果,建議設立校醫專業班,培養出既有醫學知識又懂教育的校醫。此外,建議專設校醫編制,可將學校衛生人員編制劃歸為政府衛生部門,由政府和學校共同對其進行考核,完善職稱晉升機制,打破職稱只能到中級的瓶頸,這樣有利於校醫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提高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以提高校醫工作積極性,促進學校衛生工作的發展。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8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