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粟裕,開國第一大將,南昌起義時,他是教導班班長,參加全部的五次反圍剿戰爭,後又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指揮過諸多的重大戰役,高郵戰役,隴海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等。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粟裕用兵不拘一格,幾乎打過所有型別的戰爭,打過游擊戰,打過保衛戰,打過大兵團集中殲滅戰,打過集中兵力速戰速決戰。粟裕用兵常常隨機應變,出奇制勝,陳毅贊他“愈出愈奇,越打越妙”,毛澤東說“粟裕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

粟裕可以說是我軍中,最會打仗的幾個人之一,林彪常常研究粟裕的成功戰例,國軍五大王牌主力,粟裕重創和消滅了三個,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殲敵3萬以上的大型戰役有38個,其中粟裕自己就指揮了8次,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孟良崮戰役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粟裕指揮的孟良崮戰役。

激戰孟良崮

自從對解放區全面進攻失敗後,蔣介石於1947年三月命令國民黨軍隊轉而對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其中派往山東戰場有60個旅的兵力,共計45.5萬餘人。而當時華野的兵力遠不如國民黨軍的山東戰場兵力。

面對實力如此懸殊的陣法,以及開始改變長驅直入的打法為穩紮穩打打法的國民黨軍隊,粟裕提出了讓華野解放軍實行跑動作戰,要主動積極地作戰,既要能把敵人吸引過來,又要能夠迷惑敵人,疲憊敵人。

就在那個月,華野解放軍不停地往返行軍,路程長達1000公里以上。粟裕的這種打法完全正確,這一個月的作戰得到了顯著的效果;主要的成果如下:

第一,把敵人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我軍行蹤去了哪裡,他們雖然大面積推進,但是也找不到華野解放軍的具體位置。

第二,引導敵人判斷失誤,華野解放軍邊打邊走的策略,給了蔣介石錯覺,他們以為華野解放軍已經不行了,便失去了耐心,又把穩紮穩打的打法,改為長驅直入的戰法了。本來是逐個靠攏的蔣介石各個軍團,開始有了空隙。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第三,還成功摸清了敵人的心理,本來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的計劃破滅後,本就已經惱羞成怒,但是,看到現在華野解放軍的逃跑做法,就打算實行一勞永逸的行動,依靠山東戰場的強大兵力滅掉華野解放軍。

其實,在孟良崮戰役之前,粟裕已經連續勘察了好幾天,打算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給國民黨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打算收拾他們。但是,後來手下的團長抓到了一個俘虜,這俘虜身上還帶著一封密報,得到密報的團長急忙要求把密報呈給粟裕。

因為密報上說,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也是就是師長為張靈甫的師,打算經由垛莊,從孟良崮西面進攻被他們發現的第九縱隊。

粟裕改攻打國民黨四十八師為圍剿張靈甫第七十四師

粟裕拿到電報後反覆思量,並派出偵查員對這封電報的確切內容進行偵查,發現國民黨第一兵團開始對華野解放軍發動全線進攻,而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就是這第一兵團的主要力量,在偵查中偵查員還發現,張靈甫的第七十四師孤軍深入,試圖直接滅掉華野指揮部。

拿到電報和得到偵查訊息的粟裕,最終改變了攻打第整編四十八師的想法,改為圍剿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這也意味著,張靈甫和他的心愛的第七十四師要完蛋了。

1947年5月11日的夜裡,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決斷,正在華野指揮部醞釀。陳毅,譚震林,劉先勝,鍾期光等華野主要領導就在指揮部裡不停地抽菸喝水,聽粟裕對敵情的最新分析。

粟裕給大夥分析了幾點:

其一,國民黨第七十四師已經孤軍深入,完全可以割斷他與國民黨其他軍隊的聯絡,把它幹掉。如果能夠滅掉國民黨第七十四師,非常有利於打擊蔣介石軍隊的銳氣,更何況華野解放軍和國民黨第七十四師早些年前就交過手,已經是死對頭了。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其二,我們從來沒有直接打過敵人的最強軍隊,敵人要判斷我們的打法,肯定要根據以往的經驗,但是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更能出人意料,出其不意。

國民黨第七十四師已經在山地地形,我們只要佈置的好,就可以把第七十四師和他周圍部隊的聯絡全部斷開,再斷掉他的退路,直接炮轟也是可能的。

其三,我軍兵力已經有了不小的提升,而且打了那麼多次戰役後,戰術和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武器裝備也不再像從前那樣,我們有了圍殲強敵的基本條件,是肯定可以做的。

此外,整編第七十四師雖然是強敵,但是他們的重灌備在山區地形發揮不了威力,而且張靈甫因為頗受蔣介石的青睞,心高氣傲,姿態傲慢,常與國民黨其他軍隊軍官不和,張靈甫要是被打,其他軍官有可能就派出一點人馬來支援,而不會傾巢而出。

粟裕與陳毅合作,目標活捉張靈甫

作為華野的最高統帥,陳毅一直在反覆思量著攻打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利弊,最後他堅決地說,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一定要殲滅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活捉張靈甫,讓蔣介石知道我們解放軍的厲害。一錘定音,張靈甫和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死期要到了。

當張靈甫發現陳毅和粟裕的軍隊,在第七十四師的外圍構築陣地時,還以為他們只是來阻礙一下自己的進攻速度,沒想到自己反而成為了目標,直到華野解放軍割斷了整編七十四師與其他部隊的聯絡,對他形成包圍之勢,他才恍然大悟,試圖強力突圍,但被打了回來。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當蔣介石得知張靈甫被圍攻的訊息時,他還發電報勸告張靈甫不要著急,要求張靈甫固守在孟良崮,然後,發電報要求其他最近的軍隊儘快馳援,試圖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為餌料,實施反包圍,來滅掉華野解放軍。

蔣介石相信其他軍隊能夠快速馳援,幫助自己的部隊;然而,張靈甫犯了最大的一個錯誤,你之前可沒跟人好好打好關係。要是能看到歷史上的場景,我們就會得到王牌軍第七十四師孤守在孟良崮,卻遭到華野五個縱隊的聯合包圍,而外面國民黨又派來了六個師的支援,這究竟誰能成功呢?

從15日凌晨開始,華野解放軍就派出第四和第九縱隊發動第一波攻擊,為了拿下整編第七十四師,第五十八旅據守的雕窩,九縱派出了一個師用了一天兩夜才勉強拿下。

而當時整編第七十四師的第五十一旅和第五十七旅,被華野解放軍打的節節敗退,至於其他戰局就更加沒那麼樂觀了:比如,萬泉山、285高地、520高地和540高地,都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得失反覆多次,才最終成功拿下。

就這樣,整編第七十四師,喪失了他外圍所有的據點,華野解放軍步步緊逼第七十四師的核心部位。不愧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戰鬥力的確驚人,但這樣僵持的狀態,令粟裕感到十分不安,必須要儘快打下整編第七十四師!

不然,後面從新泰而來的由胡漣率領的整編第十一師,由邱清泉率領的第五軍,還有已經進攻到青駝寺的國民黨第六十四師,出現在孟良崮東面的五神莊、何莊的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可不會放過已經到口裡的華野主力。

華野解放軍主力要是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殲滅整編第七十四師,就會遭到國民黨的內外夾擊而化為灰燼。意識到這一點的陳毅,也打電話給粟裕說必須要儘快解決張靈甫。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總攻的命令一下,打炮火就如雨點般地落在孟良崮的各個山頭,早已渴了好幾天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士兵哪裡還有力氣躲避,只能苦苦支撐。可惜遲遲不到的援軍,斷送了他們最後的生存希望。

戰役分析:張靈甫人緣不好,又一意孤行,導致被圍殲

其實,張靈甫應該怪湯恩伯,本來慢慢圍攻華野解放軍的話是有可能的,但是,湯恩伯操之過急,急於向蔣介石邀功請賞,還被之前華野解放軍且打且走的戰略,做出了錯誤判斷——以為陳毅、粟裕在面對畢竟如此強大的國民黨軍的連續壓迫下,已經不敢應戰,毫無鬥志了。

再加上湯恩伯認為,國民黨第一兵團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雖然沒有派出山東戰場的全部兵力,但第一兵團的兵力就已經有十萬多人了,要殲滅華野解放軍當然是綽綽有餘的,更何況,湯恩伯已經吸取過前面的教訓,他在下達命令的同時,要求各參戰部隊一定要互相保護,不能留空隙。

比如,國民黨第二十五師要保護好第七十四師的左翼,第八十三師要保護好第七十四師的右翼,第六十五師還要保護好第二十五師的側翼,第七軍和第四十八軍要保護好第八十三師的側翼,尤其強調不要孤軍深入。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後來,在派遣援軍的時候,張靈甫怕是萬萬沒有想到湯恩伯居然會指揮不動來自中央軍嫡系的第二十五師,第六十五師和第八十三師。

其實,張靈甫真正要怪的就是自己,他的部下三次勸他不要在孟良崮上建立軍事設施,上面又不好建設防禦陣地,又沒有水源,但是他偏不聽,像極了三國的馬謖;再加上平時沒有在國民黨軍官內部處理好人際矛盾,導致離得最近的第三十八師的師長,在接到湯恩伯的電報後,反而後撤了幾公里。

戰場上最忌諱驕傲自大,不聽取他人意見,尤其是被面前的局勢所迷惑,但這也正是粟裕給出策略的精明所在,他成功迷惑了張靈甫,引得整編第七十四師孤軍深入,最終在孟良崮被圍殲。

其實攻打整編第七十四師是一步險棋,但是如果贏了,將是一步好棋。所以慶幸的是他們真的攻打下來了整編第七十四師,並在敵軍來臨之前火速撤離了。

粟裕:成功地把淮海戰役這鍋夾生飯做成了一鍋美食

其實在1948年初,中央軍委並沒有發動淮海戰役的打算,當時在中原戰場上,華東解放軍、中原解放軍、豫西兵團,和國民黨總共25個整編師,57個旅呈現一個僵持狀態。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當時,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一致認為,在中原不適宜打大的殲滅戰,因為你一個晚上沒把人家打下的話,第二天天亮,增援部隊就到了。所以,他們打算渡江作戰前往江南,來扭轉中原的戰局。

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劉少奇和鄧X平,發出了一封超長電報,談到了對中原戰局的設想,還提出了建議,但是五天後,中央軍委依舊向粟裕發出了渡江向南出發的指令。

粟裕當然不會違抗上級的命令,但是,他也不打算放棄自己的主張,所以,他一邊準備渡江事宜,一邊又在思考如何能夠改變中原戰局,而不用渡江。

他謹慎思考了好幾天,又在1月31日向中央軍委上交了一份長達2000字的電報,這2000字內容主要就是渡江南進的時機,地點和方法的方案,同樣還重複了他在上次電報中提出的留在中原的觀點和建議。

淮海戰役:毛澤東授以粟裕“機斷專行”的特權

這次的電報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還特意把陳毅留下來一起研究,研究過後還是決定渡江南進,但採納了粟裕除了留在中原外的其他意見。

面對中央的回覆,粟裕還是沒有放棄他的想法,依舊在不斷完善自己的計劃,不斷向上級呈報。以至於到後來,粟裕還接受了毛澤東提出的若想留在中原作戰,必須要在4到8個月的時間內殲滅掉國民黨最少5到6個正規旅。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當時為了避免作戰延誤戰機,毛主席還特意回了一道電報,說情況緊急時,你們直接下決定,不用向我請示,這就授以粟裕“機斷專行”的特權。

6月17日當天,開封城的國民黨軍隊受到了華東野戰軍第三和第八縱隊的聯合攻擊,火力全開,僅僅五個晝夜,開封就被攻下了,當時開封城三萬的國民黨守軍全部被殲滅了,得到開封被攻的訊息,前來支援的另外的國民黨軍隊也被消滅了一萬人後匆匆撤離。

按理來說,拿下一個城市就應該駐紮在城市裡,建立好防禦軍事,防止後續敵人的進攻,但是,共產黨從來不這麼做,那是國民黨的做法。駐守開封的國民黨軍隊被粟裕殲滅後,粟裕又命令華東野戰軍第三和第八縱隊火速撤離出開封,隱蔽在睢杞地區,等待時機。

粟裕改變快速攻打和奇襲的戰術,僅用8天全殲黃百韜軍團

到十月下旬,粟裕聯合譚震林,張震等人一起發出了淮海戰役預備命令,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謹慎考慮和各項準備,他們決定調集華野解放軍全部兵力,與中原野戰軍主力緊密配合,首先幹掉蔣介石的黃百韜軍團。

如果能夠殲滅馮治安的部隊後,再根據情況選擇是否進攻淮陰,淮安,高郵等地,或者也可以選擇殲滅從徐州馳援而來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的一部。

無論如何,就一定要擴大這次戰役的結果,乘勝追擊打爛蔣介石在中原地區的防禦體系,迫使國民黨軍團轉入防禦狀態。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黃百韜兵團總共有四個軍,雖然戰鬥力比不上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但是戰鬥力在國民黨徐州集團當中也是中等偏上的。更何況,當時黃百韜率領著他的部隊據守在碾莊。碾莊有之前敵人建設的完美的防禦陣地,村村之間可以相互防守,村村之間可以火力支援,無論是戰壕還是交通戰壕,都構成了環形陣地。

華野解放軍原先的快速攻打和奇襲的軍事戰術,達不到全殲黃百韜兵團的目的了,所以,粟裕在10月9日向各個兵團發電報,要求組織綿密的攻擊火力,把運動著的敵人和駐紮在原地不動的敵人分開打,使用不同的打法。

這是典型的以攻堅為主,靈活運動為輔,全然不同,於之前的濟南戰役,在華野解放軍和中原野戰軍的聯合下,僅僅八天時間,黃百韜軍團就被全殲了。

粟裕七天七夜沒睡覺,圍困杜聿明,殲滅孫元良兵團

黃百韜軍團的被殲滅,意味著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在研究敵我雙方情況後,劉伯承,陳毅,鄧X平等人認為,華東野戰軍攻打完黃百韜兵團已經精疲力,必須要馬上休整,不然,難以殲滅後面的邱清泉和李彌兵團。

第二階段的主要目的,就是選擇圍殲黃維兵團或者李延年和劉汝明的兵團的同時,還要阻擊來從徐州前往馳援的杜聿明集團。

而李延年,劉汝明兵團的遲遲不行動,給了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殲滅黃維兵團的時機,也把黃維兵團推向了火坑,典型的犧牲他人保護自己。

雖然,華野的指揮官們都在擔心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的會合,會扭轉戰爭局面,但是,杜聿明居然跑了,從兩淮方向撤退。其實杜聿明不知道的是,當時華野解放軍已經沒有多少力量能夠阻攔他了,他們對杜聿明網開三面,就是不讓他向南。

但是,等華野解放軍殲滅黃維兵團後,調整過來,在四日拂曉,把杜聿明集團圍困在了陳官莊地區。小夥子,這不怪我們,我們都放你一馬了,只是你跑得太慢了。

華野解放軍和中原野戰軍在圍困杜聿明集團的同時,還殲滅了孫元良兵團,並把李彌兵團和邱清泉兵團殲滅了一半。

當時一直監視著整個戰場的全域性的粟裕,連著七晝夜沒有睡覺,以至於,後來美尼爾氏綜合徵發作了,只能躺在擔架上帶病指揮。

杜聿明只能在有利的條件下打勝仗,但是這次被華野解放軍和,中原野戰軍包圍住突又突不出去,守又守不住地方,被殲滅的一乾二淨。隨著杜聿明集團被殲滅,淮海戰役第三階段結束,淮海戰役最終落下了帷幕。

本來跟著中央的部署走就行了,渡江南下也是當時中央思考了很久才決定的,但是,粟裕依舊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認為應該開闢淮海戰役,事實證明他做的的確很對。

來自毛澤東的信任和粟裕本人的聰明才智,華野解放軍和中原野戰軍,提前兩天發動了淮海戰役,贏得了兩天寶貴時間,這兩天的提前也打亂了國民黨的作戰部署,同時也為孤軍深入、驕傲自大的黃百韜兵團的覆滅創造了有利戰機,更別提跑的不快的杜聿明集團和其他兵團了。

結尾

以上所描述的戰爭,只是粟裕將軍戰爭生涯中一小部分,粟裕從一個班長到開國大將僅僅歷經28年,但他高風亮節,從不居功自傲,相反他甘當幕後英雄,反而不停地推功不受,他曾兩讓司令一讓元帥,毛澤東曾有意授他為元帥,但是粟裕堅決推辭了,但是,毛澤東根據他的資歷、威望、戰功,認為“大將”還是要當的,並且粟裕必須為“十大將之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890 字。

轉載請註明: 粟裕:孟良崮圍殲張靈甫,淮海戰役主席為何說“不用向我請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