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都很優秀的孩子,到了初中和高中會有多大差別?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重點高中教師,多年來主要帶重點班,也帶普通班和復讀班,可以說接觸過各種型別的學生,正好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感受。
原本同樣優秀的孩子,為何上的初中有差別?可能有教育之外的原因,比如家庭因素等。但現在我們關注的是,上了不同層次的初中後,將來會怎麼樣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大機率的情況是:普通初中畢業的繼續上普通初中,重點高中畢業的繼續上重點高中。
但同時,其他可能性完全存在,因為教育是一個過程,而過程中會有很多變化。這個變化可以是翻天覆地的,因此,我們基本上又不能對這個問題給出一個確定的回答。
這裡所說的“將來”可以是指高中、大學乃至工作,從如此長的過程看,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只能首先是情商,其次是智商。
1、學生越是發展,情商起的作用越大
我有個高中同學,屬於典型的學渣,高考復讀兩次才考上了一所民辦專科學校。可是他進入大學後,人生就開始加速跑,如今已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高管,最近又被任命為上海分公司的老總。當初同班的還有文科狀元,本科讀的是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是北大,如今也是一個企業的高管。
與此相反,我們總能聽到著名高校在不斷開除學生,為何?主要是沉迷遊戲荒廢學業。能考入名校,說明智商不低,但最終被開除,說明情商很低;我的同學智商很低, 但情商很高,因而最終的人生走向越來越高。
小學優秀,初中會優秀嗎?很有可能性,但絕對不會是百分之百。
2、學習越是進行到後邊,學生的主動性起的作用越大
為何有很多學生小學是學霸,初中變中等,高中變學渣?因為學習的主動性越來越差,這對我們家長的啟發非常大。即一定不要過於 逼迫孩子學習,也不要在小學時過於看重成績,讓孩子對學生產生牴觸心理。這種牴觸心理也會像一棵樹一樣,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不斷長大。
優秀的高中生,都有強大的學習自主性,這就是很多家長說的:我家孩子我們都沒怎麼管,學習全憑他自己。一旦孩子有了主動性 ,不僅高中,就是大學也會樂於鑽研,勤于思考,仍然是很優秀的學生。至於步入社會,他們依然積極上進,成為人人肯定的人才。
小學時,家長可以逼迫孩子學,初中可以報很多班讓孩子考入重點高中;但高中,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青春期的叛逆情緒加重,家長的簡單幹預再也起不到作用。
3、理性看待孩子的差異,降低焦慮,增加幸福感
很多時候,孩子變得不愛學習 ,是因為我們家長太把學習看重的結果,把孩子的生活等同於學習,等待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原來如此單調的時候,他會盡力逃離,想方設法遠離學習。
“你就不能給我好好學嗎?”、“你才給我考了這麼點分數”,“為了你讀書,我容易嗎?”……凡此種種話語,體現的是家長的焦慮,但更給孩子傳遞錯誤資訊,越是這樣說,孩子越不學習。家長越焦慮,孩子越不以為然。
其實家長不妨降低期望值,尤其別把孩子的成績和自己的面子、地位等聯絡起來,看淡孩子的成績,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進而允許孩子將來是個普通人,只要健康,只要有良好的心態與價值觀,做個普通人又何妨。
每個孩子都是奇蹟,他們的未來誰都無法去規定,作為學校老師,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是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引,至於他最終走向何方,只要方向不是錯的,我們就要為他祝福,為他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