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表生性多疑,為何還要收留志向遠大的劉備?

由 雋寶霞 釋出於 經典

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光和七年(184年),劉表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董卓被殺後,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荊州牧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可謂東漢末年不可小覷的一方諸侯。

但是,劉表也有生性多疑的一面。比如賈詡曾評價劉表:“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那麼,問題來了,劉表生性多疑,為何還要收留志向遠大的劉備?對於劉備來說,不是屈居人下之輩,也即其擁有成就一番大業的野心。既然如此,劉表為何還要收留他呢?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中記載: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往投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屯於新野。荊州豪傑都前往歸附劉備,引起劉表的猜疑,劉表暗裡提防劉備。不過,雖然劉表猜疑劉備,但是,他依然選擇了收留了這位漢室後裔。

究其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這是因為劉表需要利用劉備作為自己的屏障,以此抵擋北面的強敵。建安五年(200年),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據守南陽的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降,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從地理位置上可以發現,南陽郡是劉表勢力和曹操勢力的交界地帶。在張繡歸降曹操之前,劉表雖然沒有掌控南陽郡,卻因為張繡的存在,不用擔心曹操染指荊州。

但是,在張繡歸降曹操之後,劉表和曹操之間可謂沒有任何緩衝地帶了,這意味著曹操隨時可能進攻荊州。雖然當時曹操正忙於對付袁紹勢力,但是,在官渡之戰後,曹操平定河北,已經是時間上的早晚了。於是,等到曹操平定河北之後,荊州自然會成為曹操下一個進攻目標。在東漢末年,劉表和袁紹形成了盟友關係,這無疑會成為曹操進攻荊州的重要藉口。

在此背景下,前來投奔自己的劉備,成為劉表心目中的第二個張繡。對於劉備來說,雖然失去了地盤,可是其手下還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因此,荊州牧劉表只需要給他一定的兵力和地盤,劉備完全可以成為荊州北部的重要屏障。進一步來說,劉備除了防禦的作用,還可以變成一把鋒利的長劍。

《三國志·魏志·李典傳》:“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表企圖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契機,襲取許都,乃派遣劉備領軍出擊,劉備於是發兵北伐,一直打到葉縣。當然,比較遺憾的是,因為兵力相對較少,劉備最終選擇退兵,也即在博望坡之戰中,劉備顯示出自己可以對抗曹軍的實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劉表留下他的態度。另一方面,劉表之所以收留劉備,是為了利用劉備來平衡荊州內部的各方勢力。

《三國志·桓階傳》中記載: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太祖大悅。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劉表作為袁紹的鐵桿盟友,與其共同進退,是不太滿意曹操主導的這個朝廷的。不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對劉表的手下起到了不小的影響,比如官渡之戰期間,劉表手下的長沙太守張羨與部下桓階等人起兵叛亂,以此響應曹操,這顯然令劉表難以有所作為。因為曹操擁有漢獻帝劉協這塊招牌,劉表部下的重臣蒯越、韓嵩、劉先等人更是勸劉表早日歸降朝廷,這令劉表大為光火。

最後,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當手下越來越多的倒向曹操時,這令本就生性多疑的劉表更加焦慮。於是,劉表需要引入反對曹操的勢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這些倒向曹操的手下。而在東漢末年,說到和曹操勢不兩立的人物,劉備無疑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衣帶詔後,劉備和曹操勢如水火。因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劉備曹操的對立程度甚至比劉表本人都更突出,對於荊州牧劉表來說,收留劉備並使其擁有一定勢力,能夠增加手下反曹派的影響力,藉以壓制住投降派。並且,雖然劉備這個人志向遠大,甚至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但是,因為劉備是堅定的反曹派,這和荊州的投降派是難以互相勾結的,也即劉表不用擔心劉備勢力在荊州壯大。

至於劉備最後奪取荊州,也是建立在劉表去世、赤壁之戰曹操敗北等背景之上的,這無疑是劉表生前很難預料到的結果。總的來說,在得到劉表的收留之後,劉備一方面發揮了守衛荊州北部邊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平衡荊州內部的各方勢力,尤其是遏制投降曹操一派的勢力。儘管劉備在荊州獲得了諸葛亮等人才,可是直到劉表去世時,兩人都沒有走向對立,這說明劉表收留劉備的選擇,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