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無錫籍著名歷史學家錢穆
到由無錫出身的榮氏家族出資設立的江南大學任教
有一次,錢穆問江南大學主要建立者之一榮德生說:
“畢生獲得如此碩果,有何感想?”
對此,為榮家打下百年基業的榮德生說,
“人生必有死,兩手空空而去。錢財有何意義,傳之子孫,也沒有聽說可以幾代不敗的。”
在跟錢穆的交談中,榮德生感慨道
生命短促,而他能留下的
除了在家鄉興資辦學、捐橋修路等一系列公益慈善
大概很難再留下什麼
榮德生(1875-1952)
是現當代著名資本家、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的父親
最愛君的家族系列
今天會開寫在中國現當代史上名聲顯赫的榮氏家族
榮氏的先祖曾經家世顯赫
到明代初年,榮氏近祖、十四世榮清遷居無錫
朱元璋洪武末年,朝廷曾經授予榮清以著作郎的官職
但榮清沒有接受,後來榮清跟子孫立下家訓說:
“後代以耕讀為業,潛德勿曜,不走仕途。”
到晚清時期
榮家已衰落多時
太平天國戰亂時期(1851-1864)
無錫遭遇戰亂
榮氏一門幾乎滅絕
幸虧其中一個子孫榮熙泰在上海鐵鋪當學徒才倖免於難
榮熙泰,就是榮.毅.仁的祖父
當時,無錫榮家在戰亂後只剩下榮熙泰一個男人
成年後,榮熙泰靠著在外給別人當賬房先生、當師爺勉強養家餬口
儘管家族一度瀕臨絕境
但榮家卻由此發展壯大
榮熙泰好學且有才華
他生前經常教訓自己的兩個兒子榮宗敬和榮德生說:
“一家有餘顧一族,一族有餘顧一村。”
“固守穩健、謹慎行事、決不投機。”
當時,榮熙泰生有長子榮宗敬、次子榮德生
兩兄弟在十幾歲時便從無錫到上海的錢莊當學徒
在錢莊學習有經驗後
1896年,兩兄跟著父親榮熙泰一起在上海開了一家錢莊
由此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幾年後,錢莊生意轉淡,榮熙泰也因病去世
後來兩兄弟決定轉行
由此開始了在中國現代資本史上的開拓創局
在赴香港考察後
1902年,榮德生與榮宗敬兄弟開始轉做麵粉生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由於外資產能萎縮
榮氏兄弟等民族資本開始迅速發展
從1914年到1922年八年間
榮家的麵粉產業
產量佔到了當時全國麵粉總產量的29?span>
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
榮家的麵粉廠已經擴充套件到了14家
並且還開了9家紡織廠,在全國擁有5300多臺紡布機
當時,榮家的紡織工業裝置總數在全國民族資本佔比中高達1/4以上
榮家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麵粉大王”、“紗布大王”
對此,早在1933年
榮宗敬(1873-1938)在自己的六十大壽時就自豪地說:
“如今的中國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由於遭遇戰亂、僥倖逃生
因此榮家對於家族成員的互幫互助看得很重
在當時的經營中
大哥榮宗敬敢打敢拼、因此迅速做大
在1910年代早期進口美國製造的麵粉機時
當時機器貨款需要12萬兩白銀
榮宗敬竟然在當時開先河地進行了分期付款
利用資本運作了解決資金困窘等問題
由此開始構築出了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
但榮宗敬的冒進個性也經常惹禍
1907年,榮宗敬在上海做金融投機失手
造成幾萬元的鉅虧
這時,弟弟榮德生特地從無錫趕來
並將自己的田地和房契全部用作抵押以營救哥哥榮宗敬
對於這種家族兄弟共生共榮的道理
榮德生有一次在跟客人聊天時
拿著一把茶壺說:
“我與哥哥好比這個茶壺,一經破裂,即使拿著半個茶壺在手,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時人對榮宗敬和榮德生兩兄弟的印象是
老大榮宗敬常年喜歡穿西裝,頭髮總是髮蠟閃閃
老二榮德生則常年青衫長褂,一幅士紳的打扮
兄弟倆這種中西結合、奔放與謹慎相互結合的家族特徵
在生意場上
也使得榮氏家族產業得以互補不斷做大
但有錢,並不能確保一個家族長盛不衰
因為只有立德,才是家族永續的關鍵
當時,相信實業救國的榮德生
與晚清、民國時期的張謇一樣
在自己發達後也開始回報、反哺家鄉
並積極為家鄉造橋修路
由於無錫地處江南水鄉
因此榮德生特地跟家人說
在江南地區行善、修橋甚至比造路更重要
為此,榮氏家族在無錫等地大規模捐橋修路
到2001年
有關部門曾經對民國時期榮氏家族捐建的橋樑進行統計
發現榮氏家族當時捐建的102座橋樑中
竟然有40多座在2001年還在使用
不僅如此
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還捐資在無錫興辦技校和各種中小學
1947年
榮氏家族更是出資創辦了江南大學
全方位地進行教育慈善建設
榮家也有骨氣
抗戰爆發後,榮宗敬避居香港
堅決不屈從日寇
後來於1938年在香港病逝
對此國民政府特地頒發褒揚令說:
“榮宗敬興辦實業,歷數十年,功效昭彰,民生利賴,此次日軍侵入淞滬,復能不受威脅,避地遠引,志節凜然,尤堪嘉尚。”
1949年後
榮氏家族成員大部分遠走香港及海外
家族企業大量資金的外流
也使得遺留大陸的榮氏家族企業元氣大傷
當時,榮德生的兒子榮爾仁、榮研仁也先後離開上海
對此榮德生說:
“生平未嘗為非作惡,焉用逃往國外?”
最終,榮德生帶著四子榮.毅.仁留在了大陸
1952年
在大革命的風暴來臨前夕
77歲的榮德生在無錫病逝
儘管曾經富甲中國
但這位一生立足於實業救國、興辦公益慈善的老人
隨葬品中
只有一套線裝本的地理堪輿學書
和一隻隨身帶了多年的鋼機懷錶
正如他生前對歷史學家錢穆所言
人生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他做到了更多地將財富捐獻給了社會和公益慈善
1956年
大陸對民營企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僅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
就將私企全部收歸國有化
當時,不少資本家白天敲鑼打鼓將自家產業送去搞“公私合營”
晚上則在家裡抱頭痛哭
就在1956年初南下考察時
毛.澤.東就對當時僅有40歲的榮.毅.仁說:
“你是大資本家,要帶頭。現在工人階級當家做主了,老闆換了······你要順應時代發展,把握自己的命運。”
對此榮.毅.仁說:
“我的企業已經實行了公私合營······我已經表示了決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潤,以投資企業和購買公債的方式,用來支援國家的建設。我個人願意在任何工作崗位上來盡我的責任,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主義有貢獻的人。”
一年後的1957年
榮.毅.仁當選為上海副市長
這也是榮氏家族自創業經商以來
第一次有人出任政府公職
當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
甚至以上海老市長的身份
親自南下為榮.毅.仁助選
當時,毛.澤.東與陳毅等人討論國內著名的資本家說
“這榮家是我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在國際上稱得起財團的,我國恐怕也沒幾家子。”
後來,榮.毅.仁的“紅色資本家”稱號也由此而來
1950年代反右運動期間
毛.澤.東親自出面保下了榮.毅.仁
1959年,榮.毅.仁被調離上海
出任紡織部副部長
文革期間
榮.毅.仁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被徹底打倒
並被髮配去運煤和打掃廁所
後來,他的食指也被紅衛兵打斷
榮.毅.仁的獨子榮智健則被髮配到四川涼山
每天跟民工一起抬石頭、挖土方
改革開放後
1979年,鄧公親自與榮.毅.仁等原來的工商界大佬座談
並向榮.毅.仁徵詢改革開放的發展意見
對此,榮.毅.仁提出了引進外資興辦實業的建議
後來,在中央的支援下
榮.毅.仁主持創辦了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
簡稱“中信”(CITIC)
對於這位在資本家與政治家身份之間切換自如的老人
香港記者後來這樣形容改革開放後的榮.毅.仁說
“身材高大、滿頭銀髮,一身法式雙排扣西服,挺直的腰板,總給人以器宇軒昂的感覺。”
憑藉著自己敏銳的嗅覺和超人的商業天賦
榮.毅.仁在中信成立的第一年
就接待了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來訪客人
並與國內的3000多人次洽談了業務
此後,中信公司先後在日本、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發行債券
僅1984年,中信就發行了300億日元、3億港幣、1.5億元德國馬克和1億美元債券
從而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工業化建設
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資金援助
1986年,美國著名經濟雜誌《幸福》
公佈了其評選的當時世界的五十名知名企業家名單
榮.毅.仁赫然在列
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
國內企業家躋身世界知名企業家的第一人
1993年,76歲的榮.毅.仁當選為國家副主席
從而使百年榮家的家族史達到了巔峰鼎盛時期
2005年,89歲的榮.毅.仁去世
新華社的通電中尊稱他為:
“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傑出代表,卓越的國家領導人,偉大的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戰士。”
從榮熙泰
到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再到榮.毅.仁
榮家在1949年後繼續分支
除了在大陸的榮德生、榮.毅.仁一支
當時,榮.毅.仁在香港的侄子榮智鑫也擁有自己的上市公司
改革開放後
被下放歸來的榮.毅.仁的獨子榮智健
遠走香港經商
就是藉助堂哥榮智鑫的幫助逐漸做大
除了榮智鑫
榮.毅.仁的二哥榮爾仁的次子榮智寬,是巴西環球公司的總裁
在巴西商界擁有崇高威望,曾跟隨巴西總統和外交部長多次出訪
另外,榮.毅.仁的侄女婿沙曾魯,也是享譽世界的美國核能專家
對此有人說:
“當年鄧公之所以讓榮.毅.仁創辦中信,除了看重他的個人能力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擁有這些廣泛的海外關係。”
對於這個家族興盛發展的奧秘
榮.毅.仁的祖父榮德生就做了很好的詮釋
有一次,榮氏家族在祠堂裡擺酒設宴
期間一位榮氏族長請榮德生在宴會上坐首席
但榮德生卻說:
“錢不等於地位,我應當坐第幾個位置就坐第幾個,你雖然沒我有錢,但‘人窮不讓輩’,我沒資格坐這個位置。”
當時,儘管富甲天下
但不忘本的榮德生卻仍然喜歡種田
在生前,榮德生總是請長工種水稻、種棉花和養蠶
每逢插秧的時候
榮德生還總是到田邊去看工人們勞動
後來,以父親榮德生為榜樣的榮.毅.仁
最喜歡的也是清代名將左宗棠的一幅名對聯: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對於這幅對聯的聯句
李嘉誠也非常欣賞
並將它掛在了自己香港的辦公室
能成大事業、能立大家族者
總是有某些共通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