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代忠良臣,亂世將星輝:江忠源若不死,成就不比曾國藩小

曾國藩組湘軍,同太平軍血戰多年,最終克天京,滅發逆,挽救了大清王朝,這個應該是共識。但實際上,湘軍的成軍卻並非自曾公始,是沿襲他人做法,並藉助其勢而終成軍,所以,湘軍建軍有“江曾胡”之稱。曾不用說,自是曾大帥,胡即胡林翼,他數薦曾國藩,可以說無胡則無曾;而這江,就是指湘軍創始人江忠源。
說他是湘軍鼻祖,自是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江忠源招募的是楚勇,說他是楚軍的創始人才合適,要說是湘軍的鼻祖不是太嚴謹。其實這個不存在問題,一是自元以來,對這一地域合稱為湖廣,元設湖廣行省,除兩湖外,還包括兩廣的部分地區,明時才專指兩湖。清沿明制,一直有湖廣總督一職。所以,湘楚在地域上總看成是一個整體的。
再有,曾國藩的湘軍是學著江忠源創辦的,嚴格說來,是照搬楚勇,以其為樣板軍。而且江忠源的治軍思想和一整套體系,都一成不變地為曾所用。而楚勇建軍和出戰皆早於湘軍,而江忠源本身就是湖南人。
曠代忠良臣,亂世將星輝:江忠源若不死,成就不比曾國藩小

據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分析,湘軍集團實際上有三支。一是曾國藩、胡林翼、彭玉麟統率的湘軍,一是左宗棠、劉錦堂統率的湖北楚軍,一是江忠源、劉長佑、劉坤一統率的湖南楚軍。所以說江忠源是湘軍鼻祖當不為過。
江忠源,字常儒,號岷樵,湖南新寧人,舉人出身,為人胸襟坦蕩,俠義心腸,深得曾國藩賞識。後興辦團練,鎮壓地方農民起義,升任浙江秀水縣知縣。太平天國起義後,江忠源組建楚勇,到廣西參戰。此後,江忠源轉戰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撫。被尊稱為“岷帥”。
咸豐三年(1853年),江忠源在廬州陷入太平軍的包圍。城破後投水自殺,年僅四十二歲,追贈總督,諡忠烈。
他是第一個由軍功晉升為封疆大吏的湖南書生,是湘軍將帥登上政治巔峰的開拓者和先驅,也是第一個戰死沙場的湘軍統帥。
江忠源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是個問題青年,而且在附近享有盛名。相傳他曾經飲酒、賭博夜以繼日,甚至把褲子都輸掉的,交友更是無所不至。中了秀才後仍不受禮法束縛,糾集鄉中子弟作狹斜之遊,一時禮法之士皆疏遠他。
曠代忠良臣,亂世將星輝:江忠源若不死,成就不比曾國藩小

成年後,江忠源仍以任俠自喜,不拘禮法,不拘小節,放蕩不羈。因為他是清代新寧縣第一個到省城長沙嶽麓書院讀書的人,所以名氣較大,因此他的這些舊習也在湖湘學子中廣為流傳,可謂“惡名”遠揚,名聲在外。甚至在他拜謁當時已在 朝作官的老鄉曾國藩時,曾大人都不屑於見他。不過,最後對他還是讚賞道,“平生未見如此人”,然後又嘆息說,“此人雖名滿天下,然當以節烈死”。
從此,江忠源和曾國藩等人常來常往。曾氏引以為知己,恨相見太晚,認為他是朝廷難得的人才,也認為江忠源只是暫時時運不濟,屈居人下,終有一天會出人頭地。“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咸豐皇帝即位,曾國籓應詔推薦人才,便向皇帝舉薦了他所看中的這個英才。
江忠源敦崇儒道,重視經世之學,對嘉、道以來社會危機四伏、兵戈將動、天下臨亂的形勢有所預感,他有一股封建土大夫的殉道精神,在數次考進士不中回鄉後,立刻聯絡鄉紳舉辦團練。每到月初將各村丁壯集齊,灌輸忠孝禮義,教其兵法技勇。江忠源在嶽麓書院時,就熟讀兵書,“尤好談兵”,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他先是率兵鎮壓了本地會黨的起義,繼而募勇500赴桂,號稱“楚勇”,開始了同太平軍血戰歷程,湘軍即濫觴於此。而他手下亦是精兵強將,後來聞名全國的劉銘傳及劉坤一、葉志超等人,皆出其麾下。
曠代忠良臣,亂世將星輝:江忠源若不死,成就不比曾國藩小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后,挾勢不可擋之勇,一路北上,無人可敵,可卻在桂林城下首遭敗績,而此戰正是江忠源鼎力支撐,方保城池不失,他也因此擢升知府。
那時的清軍,無論是八旗還是綠營,同太平軍相遇時,一觸即潰,畏敵如虎。偏偏這江忠源不信邪,鉚著勁地同“長毛”死磕。他在全州蓑衣渡設伏,一炮轟死南王馮雲山;長沙城外,他又將西王蕭朝貴重傷斃命。太平天國的六位王爺被江忠源連傷兩位,這充分展示的江忠源的勇和智,他也因此被太平天國立為頭號大敵。
對太平天國有所瞭解的人可能都為天京之變而惋惜,而這南王馮雲山早逝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他是拜上帝會的真正創始人,是一個有遠見,能容人,顧大局之人。在太平天國中我最佩服的便是他,還有一個是翼王石達開。可以想見,如果馮雲山在,斷不會發生天京之變。至於那不可調和的矛盾,定會用另一種方式解決,結果肯定不會那麼地血腥。
因長沙之戰,江忠源升任道員。接下來他又在湖南境內接連鎮壓了晏仲武及徵義堂周國愚等人的起義,掃清了湖南境內所有的農民起義。在擔任湖北按察使後,又先後撲滅通城、祟陽等地的農民起義,湖北全境又基本被其肅清。
太平軍入兩湖,沿江而下,陸路旌旗蔽日,水路千舸爭發,一路凱歌,如秋風掃落葉般勢不可擋,兵鋒直指重鎮南昌。沿途清將或逃或降,望風而逃。朝廷對取得大勝的江忠源寄予厚望,視其“忠勇可恃”,急令其赴援。江忠源率軍拼跑四日,終先太平軍前趕到南昌。
太平軍攻城的主要戰法是“地道戰”,為防止其掘地攻城,江忠源將城外民房全部拆除或焚燬,可惜千年名樓“滕王閣”也被付之一炬。但最終江忠源還是力保南昌不失,朝廷下詔,賞其二品頂戴,驍勇善戰的楚勇名揚大江南北。
江忠源成功地進階之路讓許多人看到了希望,給了他們以極大的啟示和鼓舞,曾家兄弟、胡林翼、左宗棠等紛紛效仿,投筆從戎,後來名震天下的湘軍就此崛起。
曠代忠良臣,亂世將星輝:江忠源若不死,成就不比曾國藩小

當時朝廷戰力依仗之人有所謂“南江北勝”之說,北指勝保,南即是這江忠源了。他一人在南方戰場上如救火隊,四處奔波,疲於奔命。但往往能取得朝廷預料之外的勝果,這讓清王朝如看到救星一般。
太平軍在護國侯胡以晃率領下圍攻廬州,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咸豐皇帝急得暈頭轉向,如熱鍋上的螞蟻,無計可施,舉目一望,除了一個江忠源,朝中無人可用,只好又升任江忠源為安徽巡撫兼提督軍門,命他立刻趕往廬州救急。
江忠源此時正在病中,是被人抬著擔架趕往廬州,但此時的廬州兵微將寡,而太平軍為置江忠源於死地,亦拼死一戰。在堅守了36日後,彈盡糧絕,城破後江忠源投水自盡。一代將星,殞落廬州。
江忠源戰死的訊息傳來,清廷震驚,為了悼念死者也為了鼓勵其他人繼續賣命,朝廷給予江忠源的撫卹極其優厚,追認他為總督,諡號“忠烈”。曾國藩也透過輓聯來表達他的哀思之情,“百戰守三城,章貢尤應千世祀;兩年躋八座,江天忽報大星沉”,對江忠源的成就和影響做了較好的概括。
王闓運在《湘軍志》有云“楚(湘)軍起於江忠源”,然而,直到現在還聲名不彰。大家只知道“曾胡左李”,而對這“斃兩王,救三城”的傑出將領卻知之甚少。他揭開了晚清漢臣大面積崛起的序幕,是“同治中興”的發軔者,也是少數文人為將的傳奇人物之一。
《劍橋中國晚清史》稱其為“正統上層人物中投筆從戎的前驅”,改寫了中國近代歷史。江忠源是湘軍名副其實的創始人,開山祖師,惜天不假年,否則成就定不在曾國藩之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99 字。

轉載請註明: 曠代忠良臣,亂世將星輝:江忠源若不死,成就不比曾國藩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