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兵器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和肯定。在很多決定世界大局發展走勢的重大戰爭中,兵器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成為左右戰爭結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圍繞兵器發展所進行的“軍備競賽”,已成為超級大國必須要面對的一項嚴峻課題。
反觀在持續五千年的古代戰爭史中,冷兵器的發展和進化則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其發展進化速度和威力,遠遠無法同現代兵器相比,但其在古戰場上所扮演的角色,依然是僅次於人的第二大關鍵因素。
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曾經有過一種歷史極為悠久的古老武器:錘。現代人對這種武器的認知,大多來源於戲曲舞臺上的形象角色,如唐朝第一好漢李元霸擅長用錘,南宋岳家軍中有岳雲為首的使錘武將叢集“八大錘”等等,很多猛將都以擅長使錘而為大眾熟知,他們一旦出現在戰場上,都是讓敵方武將躲著走的厲害角色。
在真實歷史中,古代戰場上的錘,與戲曲舞臺上的錘,還是有著不小的差別的。首先從錘的材質上說,戲臺上的金錘、銀錘等製造成本限制,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真實的錘以鐵製和銅製最多見。
其次,錘的重量也並非像戲臺或者評書所說,動不動幾百斤。從出土的古代錘兵器實物可見,錘的重量一般都在十斤以內,體積過大或者重量過大,都會給攜帶和使用帶來嚴重不便,因此戲臺上那種體積龐大金光燦燦的大錘,在古戰場上是不可能出現的。
古代將士所用的錘的外形,與戲臺上的錘也差別很大。古代用於作戰兵器的鐵錘種類繁多,隨年代不同,大致有骨朵、蒺藜、瓜錘、鐵撾等名目。這些種類的錘大都有一個顯著特點:長長的手柄上,配有一個鐵製或者銅製圓頭,手柄長度大約五十公分左右,圓頭直徑大約在5公分以內,圓頭上有時還會鑄造有突出的鈍刺,以增加殺傷力。
古代將士在戰場上遇見李元霸、岳雲等使錘的對手,在很多時候都會盡量避免與之交手,以免受到重創,使錘的武將,也因此成為令人生畏的虎將的象徵。這是因為,錘有一個獨特的隱秘功能令人生畏:透甲殺傷。
眾所周知,冷兵器時代,古代將士為了避免在戰場上遭受敵方兵器殺傷,都會身穿厚厚的盔甲。隨著兵器的發展,盔甲也在與時俱進不斷進化,並發展出很多質地優良、做工精緻的著名盔甲,如唐朝明光鎧、西夏瘊子甲等,都具有絕佳的防護力,能夠抵擋大部分冷兵器侵害,使得刀槍劍戟和弓箭束手無策。
但錘出現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因為錘並不靠鋒刃殺傷敵人,而是依靠自身重量和揮舞產生的加速度,用重力鈍擊的方式,給敵方機體造成骨斷筋折的重傷。無論是鐵盔或者甲冑,在高速飛舞的鐵錘重擊下,都難以提供有效防護,因此錘就有了其他兵器難以比擬的透甲殺傷力。現代出土的古代頭盔上,很多都有錘砸擊留下的凹陷和孔洞,可想而知錘的殺傷力有多大。正因為錘有這種獨特的透甲殺傷力,才會幾千年來沿用不衰,成為古代戰場上令人膽寒的可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