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研究珠算文化進小學 業界爭論仍未休止

  9月7日,教育部網站釋出《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200號(教育類016號)提案答覆的函》,披露教育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推動珠算文化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提案》的具體內容。《答覆》稱,珠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珠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珠算學習要求,從‘看到算盤’‘知道算盤’到會簡單的珠算口訣,撥珠運算,我們將把這一問題提交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認真研究。”

  把珠算納入中小學課程,不是一個新話題。2013年,中國珠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就有專家提議讓珠算重回小學課本。小學生學珠算,到底有無必要?

  建議提出者劉尚希:打算盤的技能培訓已被淘汰,珠心算可開發兒童智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院研究院研究院劉尚希曾在全國兩會時提出建議,讓珠算、珠心算進入小學課程。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劉尚希表示,推行珠算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一直認為珠心算在珠算基礎上衍生而來,更有發展前景。他說,珠心算教育,並不是簡單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作為另一類知識體系,對兒童的注意力、想象力,尤其是空間思維能力進行提升。劉尚希指出,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材和培訓機構,珠心算教育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在產業化了。在劉尚希的推動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成立了珠心算研究院,並由財科院下屬北京財研雜誌社獨資註冊成立北京財科珠峰科技有限公司。

  劉尚希將珠心算視為開發兒童智力的“獨門秘笈”,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珠算教育作為“另一類知識”,與現行教育體制下的數學教育不能很好地銜接,比如,其進位制與十進位制完全不同。對此,劉尚希回應道,中國的古代數學具有自身的獨特性,珠心算教育與其他的知識教育有明顯的區別。珠心算不是像隨身碟一樣,把現有的知識“複製”到人的大腦裡頭,而是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和思維模式,就像使隨身碟的速度變得更快、容量更多、相容性更好。因此,珠心算教育應該儘早進行,在兒童大腦發育還未完全定型的時候,透過珠心算培訓,使大腦的空間發生改變。“現在的珠算實際上就是珠心算,過去傳統的作為一種勞動技能的那種打算盤,基本上已經淘汰了。”劉尚希告訴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

  中科院腦科學博士喊話:珠心算教育沒有不可代替性,過早學習有害無益

  和很多對“珠心算”並不熱衷的業內人士一樣,中科院腦科學博士、網名“大陸老師”的陸宇斐也曾多次在網際網路上發文反對珠心算。她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表示,珠算和珠心算是要區分開的。珠算是一種表徵的形式,好比古人結繩記事的方法。而珠心算的學習則是一種模式化、機械化的技巧訓練,壓縮甚至直接忽略了思考過程,不利於邏輯思維訓練。

  陸宇斐說,兒童需要透過學習數量概念,獲得透過世界的表象認知本質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去學習一些速算的技巧。小學三年級以後就已經沒有算數,而是進入到代數運算的學習中了,追求計算速度毫無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珠心算更是顧此失彼、本末倒置。

  由於運算規則的不同,兒童過早接觸珠心算還會對其理解十進位制產生衝突,影響抽象思維的形成和後期數學的學習。因此,陸宇斐指出,兒童只有在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數的表徵、數量概念、運演算法則之後,將珠心算作為興趣拓展,才是有一定好處的。

  對於珠心算可以開發腦功能這一說法,中科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在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中回應道,珠心算確實可以增強大腦右側頂葉的活躍性,但是不代表這件事情是唯一的,兒童的大腦可塑性非常強。且珠心算更多的強調速度方面的提升,一些參加過類似訓練的兒童剛入小學可能比其他學生計算速度快,但研究發現,在四年級以後,與其他孩子在計算水平上就不存在明顯優勢了。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秘書長兒童早期教育副研究員廖麗英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類似觀點,她認為,大量的計算技巧訓練,或超出幼兒理解水平的抽象數學學習,不僅會影響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會使幼兒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

  “珠算作為中華文明的古老傳承,讓小朋友去了解學習是沒有壞處的。但若作為現代生活的一個工具,我覺得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陸宇斐在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中表示,現在考試的時候都允許帶計算器了,我們不需要把這麼多的精力花在計算上,而是應該把人類的智慧放到更高階的領域,去進行更多的創造發明。沒有必要在擁有煤氣爐、電器的時代,還退回過去“鑽木取火”。

  教育專家儲朝暉:珠算作為傳統文化教育應注重因材施教

  關於珠算、珠心算的種種爭議未來可能關係到小學生們課堂上要不要花更多時間學珠算,以及課外辦的如火如荼的珠心算培訓會不會繼續受追捧。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中點評道,珠算在沒有現代計算器之前對所有學生都是必修內容,但到了1980年之後,資訊科技普及,考慮到具體實用性,珠算和珠心算就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來教學了。

  傳統文化教學,應當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珠心算的。首先要看學生對這類內容的感興趣程度,以此為據進行不同的教學。其次,珠心算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內容很多,因此,怎樣精心挑選合適的內容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和現代資訊科技結合起來,圍繞這三個原則來教學,才更切合實際。

  監製丨郭靜

  記者丨王嫻

  編輯丨劉紅偉 王天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14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將研究珠算文化進小學 業界爭論仍未休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