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 六個方法教會他時間管理
身處後現代化時代,技術變革加快,知識更新週期變短,由原來的10年20年,縮短為2年甚至1年。因此我們需要終生學習,去適應知識更迭快速的時代。
也是因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們遭受資訊轟炸,我們的時間變得碎片化。我們除就寢時間外,無時無刻不被網際網路圍繞。我們的時間處於“永遠線上”的狀態。在這個時間戰爭中,相對於網際網路,我們處在被掠奪的一方。網路的資訊、手機上的APP霸佔時間的同時,我們疲於應對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事。面對時間的碎片化、線上化,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如何成為時間戰場上的贏家顯得尤為重要。終身學習、知識革命、知識焦慮、碎片化、永遠線上、時間戰場這些概念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的時間狀況,從而把握好自己的時間。
其實,很多拖延的人太過關注自己一時的情緒,比如覺得自己不開心了,得放鬆一下,上上網……然後就開始了拖延。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過於關注自己一時的情緒是不懂得推遲滿足感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做法會大大削弱一個人的自制力。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因此,學會時間管理很重要。那麼,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呢?
1、設定鬧鐘有技巧:培養乖乖起床出門的孩子
很多家長覺得早上是一天中壓力最大的時候,時間最倉促,不斷的重複提醒,而孩子卻磨蹭的要命。家長的反應就是嘮叨和催促,大叫“快快快”,這樣開始一天對任何人來說都太恐怖了。
其實,只要方法得當,孩子還是會很配合的。一個重要技巧就是設定鬧鐘提醒,我給我的孩子設定瞭如下鬧鐘:
每個鈴聲都是孩子自己選的,其中一些時間是和孩子商量過的,比如考慮到她醒來之後要在床上緩緩。
2、規劃出專門的陪伴時間段:培養專注的孩子
很多上班族的家長,在家經常“魂不守舍”。要麼是幹自己的事情,孩子玩孩子的;要麼就是孩子想要爸爸陪,爸爸卻捧著手機“發傻”;要麼就是爸爸雖然看起來在陪孩子,卻是心猿意馬。
陪孩子玩,不需要很長時間,但一定要有質量。工作的時間段忙工作,專門留給孩子的時間段就專心陪孩子。時間不用很長,10分鐘、半小時都可以。在這段時間,扔掉手機、離開電腦,全心全意認認真真聽孩子指揮,按照孩子希望的玩法去配合,孩子一定會感覺非常開心。
3.準備遊戲清單:培養有計劃性的孩子
找個週末,提前和孩子一起商量,把他愛玩的和對他有益的遊戲寫下來,需要的話甚至可以畫出來,張貼出來,遊戲時間看著它,讓孩子像點菜一樣,挑喜歡的做。
一方面可以讓親子時間不至於無事可做,另一方面,也讓孩子體驗到自己做主、自己做計劃的感覺。
4.為日常事務制定流程:培養有條理的孩子
為日常事務列出了步驟,做成了流程圖,和孩子一起按部就班的執行。其實,幼兒園裡老師們一直是這樣做的,每件事情都會有步驟,甚至還會編出順口溜,孩子也需要這種秩序感才不會陷入被呼來喝去的煩躁情緒中。
5. 在家庭留言板上寫下答應過的事:培養信守承諾的孩子
“媽媽,你上次答應過我要帶我去看電影,你怎麼忘了?”很多家長經常會痛快的答應孩子的要求,然後就拋到腦後。孩子可是認真的,對於自己渴望的事情,他們可不會忘。
家長可以在客廳裡放置一個留言板,任何答應孩子的事情,都寫在上面;同時,孩子答應的承諾、提出的好想法,也都寫上。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提醒和備忘,另一方面,和孩子一起,平等地遵守承諾,會讓他感覺自己長大了。
6. 月曆上的大紅勾:培養懂得堅持的孩子
我們總愛盯著孩子身上的問題,給孩子帖各種負面的標籤,什麼淘氣呀,拖沓呀,不愛說話呀……其實,孩子每天都在進步,只是我們視而不見。
家長可以用月曆來記錄孩子的點滴進步。如果他今天進步了,完成今天的任務或者做到了期望的事情,就為他在月曆牌上打上一個大大的勾。到了月底,和孩子一起數這個月究竟得了多少大紅勾,然後給他一份獎勵。這樣,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有獎勵更願意堅持下去了。
戰勝拖延,追根究底,還是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並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改變思維方式,尤其是改變潛意識,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我對話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對話的tips(括號裡是要丟棄的自我對話方式):
1.我選擇/我想要…… (vs.我必須/我一定得……)
2.這個任務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vs.這個任務太大了)
3.我今天要開始做…… (vs.我今天必須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vs.我必須完美/出類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娛樂/休息娛樂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vs.我沒空休息娛樂/休息娛樂就是偷懶)
我想大多數有拖延情況的人也許都還沒到嚴重成“症”的地步,但也或多或少地被它影響了生活,影響了對心中理想的追尋。克服一個問題並不簡單,需要自己給自己很多的支援與鼓勵,期間也許會有許多的反覆,但只要我們的大方向是好的,我們就該肯定自己。
“認識到眼前殘酷 (這個詞程度太深,但我想不出換什麼好)的現實,同時又看到未來的光明與希望。”這是我一直很欣賞的對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