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網上瀏覽影片時,看到一個人在介紹秦始皇,他說秦朝為什麼會滅亡?因為秦始皇生前曾下令:當中原內亂時,所有在邊境戍邊的百萬秦軍不得救援!那麼秦始皇為什麼會下這樣的命令?他說:秦始皇是為了整個華夏,哪怕自己的秦朝滅亡了,只要華夏存在,也是值得的。
這個介紹秦始皇下令中原內亂百萬戍邊秦軍不得救援的人是周文強,說實話,要不是百度,我真不認識這個人,後來才知道他是深圳新思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算是一個成功人士。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影片,我的心頭熱血沸騰,原來秦始皇是這麼偉大的一個皇帝,難怪被稱為喬千古一帝,事實上,就算沒有周文強介紹,對於秦始皇這個人,我是持百般的肯定態度,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所有封建王朝,也就沒有華夏的大一統。
大秦帝國第四部:鐵血文明
但是,評論歷史得有事實依據,因為我的第一印象是秦始皇好像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站在秦始皇當時的立場上來講,他為什麼要下這樣的命令,如果中原真的內亂了,秦軍不救援,那秦朝不就滅亡了嗎?這樣的話,怎麼對得起秦始皇自己所建立的這個想要延續萬年的朝代呢?
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說,秦始皇是戰國晚期人,但是他的眼光獨到且遠大,能夠意識到很多正確但是過於超前的思維,比如廢分封,興郡縣,但是,秦始皇所建立的秦朝是一個家天下的朝代,他也有自己的歷史侷限性,他不可能讓把嬴姓趙氏近800百的基業拱手讓人,如果真的中原內亂,秦始皇會想盡一切辦法平定內亂,包括調集所有軍隊,而不是坐以待斃。
所以這是矛盾的,那麼“秦始皇下令中原內亂百萬戍邊秦軍不得救援”的出處來自哪裡呢?
秦始皇
來自《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小說,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大秦帝國》:為治天下,未雨綢繆。嬴政皇帝倏忽淡淡地一笑,又復歸肅然,唯其南海偏遠,若有危局,朕無法親臨決斷。為國家計,為華夏計,朕今授你危局之方略:中原但有不測風雲,南海軍切勿北上靖亂,當斷然封閉揚粵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將軍謹記:老秦人北上,則華夏從此無南海矣!
這是大秦帝國中,秦始皇對趙佗所說的一番話。這話聽起來確實非常熱血沸騰,但是翻遍所有史書,找不到類似的記載,也沒有任何出土文物能夠證明秦始皇說過這樣的話,況且趙佗當時只是攻打百越的秦軍副將,秦始皇不對主將說,幹嘛要對副將趙佗說?
那麼就把目光放到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時期,看看當時發生了什麼?
秦始皇南征百越
第一個問題就是秦始皇為什麼南征百越和北擊匈奴?
六國都統一了,華夏核心區域都統一了,為何還要南征百越與北擊匈奴?這就是秦始皇的眼光長遠了,因為中原亂了八百年,就是因為分封的諸侯國太多了,彼此混戰,沒能統一,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算是內部完成了統一,就能騰出手來對付外部勢力。
在華夏周邊的外部勢力主要是北方的匈奴、東胡,南方的百越,西方的月氏人與羌人,而威脅最大的就是匈奴人,其次就是南方楚系勢力以及百越勢力,秦始皇派出王翦大軍攻滅楚國後,王翦就率軍攻入吳越之地,並在吳越地區設定了一個郡,這就是會稽郡,隨後王翦大軍就班師了,這一年應該是公元前221年。
兩年之後,秦始皇就派出大將屠睢率領50萬秦軍兵分五路攻打百越,百越的地方很大,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南部、湖南南部、越南北部,百越與中原氣候相差很大,而且大多數地方尚未開發,秦軍很不適應,再加上路途遙遠,運輸補給不暢,而越人則躲在叢林中趁夜襲擊秦軍,所以秦軍傷亡慘重,傷亡十餘萬人,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
秦軍
所以第一次南征百越的戰役失敗了,雖然失敗了,但秦軍並沒有撤退,而是原地駐守,五年之後,秦始皇打通了靈渠,連通了湘江與灕江,利用靈渠運輸糧食、補給、兵員,命令大將任囂和趙佗率領援軍連同之前的駐軍繼續作戰,終於在公元前214年平定大部分百越地區,並在百越之地設定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個郡,同時,秦朝大規模向百越和嶺南地區移民,使得秦朝駐守在當地的軍隊和移民的子民超過了百萬人之多。
之後,秦軍仍然在陸續平定當地的抵抗武裝,直到公元前210年,整個百越地區才徹底臣服,之後秦朝派出官吏按照郡縣制管理當地,但是,同樣是這一年,秦始皇去世了,之後,趙高、胡亥、李斯合謀推胡亥繼承帝位,由於胡亥無能,殘害兄弟、屠殺官吏、剝削百姓,一年之後,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隨後反秦起義如星星如火可以燎原一般,燒遍了整個華夏大地。
當中原內亂之時,身在百越的秦軍在做什麼?
當中原內亂的訊息傳到百越時,身為南海郡尉的任囂和趙佗根本沒有救援中原的意思,反而想害怕嶺南自立,之所以如此,有兩個原因:
一是嶺南距離中原遙遠,道路不暢,訊息不通,對於中原的訊息已經嚴重滯後了,況且救援也是那麼容易的,大軍出發需要各種物資、糧食,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供應,中原亂了,秦朝也不可能供應得了。
趙佗割據嶺南
二是秦始皇去世後,秦朝廷殘害官吏也讓很多秦朝官吏心寒,連章邯這樣為秦軍打擊起義軍的將領都迫不得已投降了項羽,更不用說地處偏遠的任囂與趙佗,救援秦朝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不如留在當地,靜觀局勢再作打算。
三是任囂與趙佗都是有私心的。嶺南天高皇帝遠的,自己當個山大王不好,何必去千里之外救援秦朝呢,還要受秦朝管制,而任囂與趙佗都是秦軍將領出身,掌管了百越之地的兵權,任囂更是直接與趙佗商量割據,並在病重時把自己南海郡尉的官職讓趙佗代理,然後趙佗就發動了兵變,阻斷了嶺南通往中原的道路,殺死了秦朝派駐到當地的官吏,全部換上自己人,之後就開始割據嶺南。
更為重要的是趙佗這個人野心很大,之後稱王稱帝,獨立建國,雖然後來歸順了漢朝,成為藩屬國,但相對來說是獨立的,與漢朝的異姓諸侯王一樣的地位,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徹底滅亡南越國,所以這一切都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命令,而是趙佗的私心促使他這麼做的,秦始皇沒有下過“中原內亂百萬戍邊秦軍不得救援“的命令。
北擊匈奴是秦始皇命令大將蒙恬率領30萬秦軍,首先將整個河套地區的匈奴人打敗並趕走,將此地納入秦朝土地,同時繼續向匈奴發動戰爭,把匈奴人趕到了七百里之外的蒙古高原上,並在邊境地區修建了長城,防止匈奴人南下,之後,蒙恬就帶著30萬秦軍在北邊駐守防禦匈奴。
秦始皇去世後沙丘政變導致天下大亂
秦始皇去世後,趙高、胡亥、李斯假傳詔書,逼死了蒙恬和扶蘇,讓副將王離(王翦孫子)成為長城軍團的主將,秦末天下大亂時,王離參與了平定中原的叛亂,但是戰績不佳,王離還在成武被劉邦打敗。
《史記 高祖本紀》: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碭至成陽,與槓裡秦軍夾壁,破二軍。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
就看最後一句,楚軍出兵在成陽打敗了王離,王離在蒙恬被殺後就已經是長城軍團的主將,而成陽的位置在今山東菏澤市一帶,說明長城軍團早就介入了平定反秦起義的戰爭,只是戰績不佳,先被劉邦打敗,後來在鉅鹿又被項羽打敗,所以長城軍團參與平定反秦之戰,最終被消滅,也可以證明秦始皇沒有下過中原內亂秦軍不得救援這樣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