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進入近代社會以來,開始進入民主社會。伴隨著民主社會的發展,也出現了政黨制度。在西方社會,目前執政的黨派被稱之為執政黨,其他黨派都被稱之為在野黨。當然,他們的勢力是此消彼長,長時間在一起爭鬥。在我國曆史上也有一個所謂的“在野黨”,這個組織在野了兩百多年。不過執政之後,卻一直執政了兩千多年,這個組織就是儒家。
儒家是在春秋末期的時候孔子所創立的。孔子開創私學,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儒家當時的核心就是“仁”。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繼續弘揚他的學說。到了戰國時期,儒家成為了最顯盛的學說了。後來經過孟子、荀子等人的發展,儒家在戰國時期成為了最強大的學說了。不過儒家在當時雖然實力強大,但一直沒有被統治階級所採納。
秦朝建立之後,開始焚書坑儒,採用法家思想統治。這對於當時的儒家來說是重大打擊。西漢建立之初,採用的是道家的黃老思想治國,儒家思想還是沒有被採用。這樣就是說從孔子創立儒家開始一直到西漢初期,儒家思想都沒有被統治者採納。儒家在野了三百多年。不過漢武帝即位之後就發生了改變。
漢武帝即位之後,董仲舒把改造後的儒家呈給漢武帝,結果被漢武帝採納。他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建立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讚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採納。這個時候的儒家徹底成為統治思想了,達到了所謂的執政黨的地位。在之後的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我國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說儒家錢三百年無人問津,後兩千人無人能挑戰它的地位。
把儒家學說成一個組織肯定有人反對。其實諸子百家中的學說,但凡能發展壯大的,都和後世的政黨制度差不多。有嚴密的組織、有自己的宗旨、自己的目標、治國理念等都是有的,這些和近代的政黨制度相差不大。而且漢朝之後的儒家學說更加豐富,也就意味著發展更加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