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雖然明代是宦官專權極為嚴重的一個朝代,但《明史·宦官傳》的纂修者認為明代宦官中也有“賢者”,並列舉三人,其中之一,便是懷恩。

關於懷恩的姓氏、籍貫,史書中有兩種說法。《明史》中說他本姓戴,山東高密人,兵部侍郎戴綸的族弟。他的父親叫戴希文,任太僕寺正卿。宣德年間,戴綸以心懷不滿罪被謫死抄家,戴希文等也因此而遭株連被殺,因懷恩年幼,被列入籍沒為奴的名單,因而被淨身,送入宮內,當了小內侍。懷恩這個名字是入宮後給起的,之所以叫懷恩就是要他終生念念不忘朝廷的大恩大德。而在《獻徵錄》裡則說他本姓馬,是蘇州府人。宣德時入宮,賜姓懷,成為小內侍。至於真正姓什麼,我們攢錢不論。

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懷恩幼年入宮,他聰明好學,在內書堂用心讀書習字,學習文化,辦事勤快,不論幹什麼,都非常謹慎小心,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磨練,逐漸取得了朝廷的信賴。明憲宗即位後,懷恩被任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司禮監是宦官衙門中最有實權的一個衙門,在這一時期,宦官汪直控制西廠,梁芳、韋興等無恥之徒,竭力巴結汪直。但是,他們的經歷、年資,都比不上懷恩。再加上懷恩一身正氣,性情耿直,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熟悉朝中典章制度,所以在內侍中頗有一些威望,也為朝中大臣所敬重。

明憲宗朱見深即位時,明朝可謂是多事之秋。層出不窮的內憂外患,擺在這個新天子面前。而這位新天子既無勵精圖治的謀略又無決心。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憲宗身邊的太監往往成為出頭露面的人物,參與軍國政事的議決。

成化三年(1467年),憲宗命戶部尚書馬昂、副都御史林聰與給事中潘禮、陳越負責清理京營文案。但因京營的將官與朝中文武大臣多有聯絡,要對京營弊端進行清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禮部尚書陳文為了使這次清理取得應有的效果,他提出必須派內臣參與清理,方能保證清查的順利進行。他還推薦讓太監懷恩參與。憲宗採納了這一建議,命懷恩與馬昂等前去清理。在清查過程中,他秉公論斷,不屈服於權貴與邪惡勢力,從而使清查取得了成效。

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如何對待建州女真,關係到東北地區的安危。遼東巡撫右副都御史陳鉞貪殘而狡詐。成化十四年三月,他無端殺死建州三衛的友好使者,報功求償,激起變亂。訊息傳至京師,眾議紛紜。無時無刻不在窺測方向,以求一逞的宦官汪直,認為這是大顯身手的好時機,想親赴遼東處理此事。憲宗雖然信賴汪直,可也覺得東北地區情況複雜,不可輕率,於是命懷恩等七人赴內部會同兵部商議如何妥善處理。懷恩與朝中大臣都深知汪直的為人,認為派汪直前去處理,他必然以欽差大員自居,濫施淫威,擴大事態,不僅不能迅速平息變亂,反而會嚴懲陳鉞,導致各邊巡撫、總兵官的不安。為此,他提出選派得力大臣前去處理。這一建議,得到閣臣與兵部官員們的讚許。他馬上奏明憲宗,遂命兵部右侍郎馬文升與通事都指揮詹升等人前往遼東。馬文升一行急速到達遼東,與遼東鎮守、總兵官一起,分析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的具體做法,邀請建州三衛的頭目進行談判,向他們申明朝廷對東北各族的撫慰政策,講清和戰的利害,從而迅速地平息了變亂,受到東北民眾和朝中上下的稱讚。

造謠誹謗,排斥正人,捏造罪名,陷害忠良,是古往今來那些奸佞之徒慣用的卑劣伎倆。他們那種陰暗的卑劣無恥的企圖,決定了他們不敢堂堂正正的行動,必然要採取陰謀手段。這樣,就使許多有膽有識的正直之士,往往蒙受不白之冤,遭到殘酷打擊、野蠻迫害,甚至被抄家滅族。

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懷恩身在宮中,親眼看到官場上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鬥爭,對於搞陰謀詭計的宦官奸佞之徒深惡痛絕,對於無辜遭到排斥、打擊的正直之士深表同情。他從維護朝廷的威嚴出發,極力為蒙受冤屈的正直之士申辯。

宦官阿九為憲宗皇帝所信賴。他的哥哥任京衛經歷。因犯罪受到職方郎中劉大夏的笞打責罰。對此,阿九懷恨在心,遂無中生有,向憲宗誣告劉大夏。憲宗不分青紅皂白,下令將劉大夏逮捕,關進詔獄,又傳令東廠進行偵緝、搜查,結果一無所得。懷恩查知其事之原委,得知劉大夏實屬冤屈,於是全力營救,為劉大夏申辯。經過東廠的偵緝、搜查,也未找到劉大夏的任何罪證,於是憲宗決定對劉大夏杖責二十而後釋放。

懷恩對於憲宗可謂一片赤誠,效盡犬馬之力。可是,到頭來仍不能免遭憲宗的斥逐。

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這是因為萬貴妃的讒言所致。萬貴妃是一個不尋常的女子。她比憲宗大十九歲。但她卻能使憲宗對她寵愛如一,成為始終最受寵的宮妃。為了不使自己失寵,她把眼睛釘在其他宮妃身上,生怕別的宮妃懷孕、生子。儘管她機關算盡,可是終究也不能禁絕。成化七年,柏賢妃生子朱祐極並被冊立為皇太子,沒多久就被她害死。成化十一年,紀氏所生的朱祐樘立為皇太子。對此,萬貴妃恨在心頭。她與梁芳等合謀,多次勸說憲宗廢掉朱祐樘,另立邵賢妃生子朱祐杭為太子。憲宗寵愛萬貴妃,自然應允,但是國有國法,朝有朝章。朝臣們見萬貴妃居心叵測,想改易太子,都非常氣憤,堅決抵制。這時,萬妃和憲宗也清楚地看到在改易太子問題上,懷恩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如果懷恩同意,便可以透過他的地位與影響去做工作,成功的希望還是有的。反之,如果懷恩堅決反對,那就難度更大,可以說毫無希望。

這天,憲宗召懷恩入見。談話之間,憲宗順便說到改易太子一事,懷恩自然也非常明白聖上的用心。他不由分說,當即脫帽叩頭勸憲宗不能改立太子。說罷,伏在地上,痛哭流涕。憲宗見到這般情景,只好作罷。萬貴妃聞知,為了解下這心頭之恨,她唆使憲宗降旨斥逐懷恩,讓他到鳳陽守陵司香。

兩年之後,憲宗賓天。皇太子朱祐樘奉詔嗣位登基,是為孝宗。孝宗在為太子時,對於懷恩的所作所為及其遭貶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即位之後,決心修明政治,革除積弊,廣開言路,起用正人。文武百官紛紛為他獻計獻策。恰在這時,一個叫姜洪的御史上疏力薦懷恩,再加上孝宗也知其冤枉,於是降旨召懷恩回京,官復原職,仍掌司禮監事。

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沒有多久,這位在宮中勤奮供職終生的老太監,終因積勞成疾長辭人世。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孝宗於弘治元年(1488年)閏正月二十八日,特意批准為他建造顯忠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92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宦官極為嚴重的明朝,他卻一身正氣,死後皇帝還為他建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