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雙減”“破防”“強國有我”……2021年度熱詞出爐——
你的年度熱詞是什麼?
“建黨百年”“覺醒年代”“雙減”“元宇宙”“躺平”“破防”……過去一年,哪些心潮澎湃的瞬間和難以忘懷的詞語,最能代表你的2021年?
《咬文嚼字》、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語言文字週報》等多家機構日前紛紛公佈2021年年度熱詞。從“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到“十大網路熱議語”等,各類盤點不僅總結了過去一年流行的熱門詞彙,也見證了2021年的社會變遷,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們的精神狀態。如何看待這些熱詞?我們從中能感受到怎樣的時代脈搏?
2021年9月1日,廣西梧州商貿學校2000多名新生在操場上擺成“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字樣和心形圖案。何華文攝(人民視覺)
家國情懷強勢迴歸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21”中,經網友投票、專家評議,“建黨百年”當選年度國內詞。
入選年度榜單的流行語中,還有不少詞與此相關,成為“紅色年”的語言印記。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覺醒年代”“強國有我”“小康”“趕考”“賡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反映了大眾對國家敘事的強烈關注。
社會心理觀察員、曾擔任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周若愚對此深有體會。在他看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詞的流行,帶來了思政課質量的提高。他告訴記者,過去很多思政課以傳統理論為主,內容比較空泛,如今,“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偉大的社會實踐成果讓思政課可以緊跟時事,聚焦當前社會的改變和所要迎接的挑戰。“這能讓大眾更深入地瞭解我們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有助於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周若愚說。
2021年,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熱搜貫穿全年。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資訊研究院與夸克APP聯合釋出的《中國Z世代智慧資訊全域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統計顯示,《覺醒年代》《革命者》等主旋律影視作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年輕人搜尋原型人物、語錄、桌布、表情包等,透過追劇學習黨史知識,或者開展紅色旅行線路等方式,來表達對黨和國家、對革命先輩的愛與敬仰。
“90後”男孩小許就是其中一員。看完《覺醒年代》,他被陳延年、陳喬年的英雄事蹟感動:“他們那麼年輕卻那麼無畏,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2021年7月1日,他和小夥伴特意坐高鐵從湖南長沙到安徽合肥,前往延喬路“打卡”。一到延喬路,小許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延喬路路牌上插滿了國旗,周圍一片花海,卡片、信紙上寫滿了“這盛世如你們所願”“強國有我”等話語。“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來這裡紀念他們,這大概就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吧!”小許感嘆道。
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洪災,某國產運動品牌捐贈5000萬元物資低調賑災,網友得知後紛紛湧入該品牌線上線下門店,“野性消費”成為年度流行語。在直播間一口氣搶了三雙鞋的小李告訴記者:“現在國貨品質提高了不少,物美價廉,買了不虧。對於這種不求回報做慈善的良心企業,就應該支援一把!”
《研究報告》提出,更強的時代自信引發了家國情懷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的強勢迴歸。年輕人“追劇式”關注國家大事,為革命先輩、奧運健兒、航天英雄應援“打call”,將民族自豪感和對英雄的仰慕投射其中。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創團隊走進北京大學,劇中主要演員與北大學生同臺演出。新華社記者 任 超攝
呼應人民群眾關切
“你打了幾針?”2021年,人們有了新的問候形式。家住山西晉中的梁女士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們全家都已經接種了三針!國家政策好啊,給我們免費打疫苗。”截至2021年12月25日,全國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已超12億。“疫苗接種”“動態清零”等與抗疫相關的詞也成為年度熱詞。
有序應對疫情防控,穩妥處置自然災害,2021年,國家不斷推進科學社會治理,盡顯中國智慧。“治”當選“漢語盤點2021”國內年度字,引起很多人共鳴。
“我對‘雙減’這個詞體會最深。”孩子在北京已經上小學的田女士表示,“雙減”政策落地後,自己“解放”了,孩子也更開心了:接送孩子時間和自己上下班時間同步了,再也不用每天卡著時間奔走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孩子在學校就完成了作業,回到家後會主動要求看課外書,學習自主性大大提高;孩子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學習樂器、鍛鍊身體。“對於我這樣不願意‘雞娃’的家長來說,‘雙減’政策簡直是及時雨。”田女士說。
對很多經常上網的人來說,2021年最大的感受之一,是網路環境更清朗了,這一切都得益於國家網信辦開展的“‘清朗’行動”。“整治網上歷史虛無主義”“治理演算法濫用行為”“打擊網路水軍、流量造假、黑公關”“整治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PUSH彈窗新聞資訊突出問題”“規範網站賬號運營”“整治網上文娛及熱點排行亂象”等在內的專項行動全面展開,網路違法違規問題得到整治。“曾幾何時,網路一片烏煙瘴氣,咒罵愛國人士、質疑英雄先烈、攻擊祖國的大有人在。而今,在網信辦堅持不懈的巨大努力下,一批違法網路賬號被關、侮辱英烈的網民被判刑,我們終於有了一個清朗的網路空間。”北京春林律師事務所主任龐九林感觸頗深。
2021年4月,公安部推出了“國家反詐中心”APP。5月,公安部刑偵局釋出《防範電信網路詐騙宣傳手冊》。這些措施透過普及反詐知識提醒廣大群眾謹防上當受騙,2021年也因此成為“反詐”年。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小潘就經常接到詐騙電話。據小潘講述,某一天,一個能準確說出她身份證號的“客服”稱她的某個金融賬戶風險高,要求登出,並加QQ進行語音指導。直到對方讓她“先轉錢”,小潘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後來就趕緊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
龐九林表示,網路詐騙手段多樣,打擊難度大、成本高,而追回贓款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減少受害的最好方式就是預防,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周若愚指出,“雙減”“清朗行動”“反詐”“三孩”“雙碳”等體現社會治理的詞走紅,反映了國家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回應人民群眾關切,重視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及時作出改變。
呈現社會情感流動
“破防了!”開啟網路平臺,經常能看到網友發出這樣的感嘆。不久前,某影片網站釋出2021年度彈幕“破防了”。在各大機構公佈的年度熱詞中,“破防”也頻頻上榜。
這個源於網路遊戲中“技能被破壞、防禦被破除”的詞語,越來越多地被網友用來比喻“心理防線被攻破、內心受到觸動”。從自媒體到官方媒體,從影片彈幕到微博互動,“破防”在2021年順利“出圈”,在不同年齡層傳播,成為一句流行語。無論是張桂梅校長貼滿膏藥的雙手,還是河南暴雨中普通人之間的暖心互助,抑或是高考考場外父母舉起的“不管你考得怎麼樣,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的紙牌……過去的一年中,那些讓人瞬間“破防”的畫面,成為難忘的回憶,呈現出整個社會的情感流動。
“‘破防了’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年輕人強烈的共情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孫萍分析,一“破”一“防”,皆為動詞,又有“攻”“守”矛盾之意,生動地展現了年輕人的情感激盪和文化共鳴。
對程式設計師小潘來說,“內卷”和“躺平”最能概括自己2021年的心境。“內卷”在2020年就曾入選“十大流行語”榜單,2021年繼續流行。隨著社會“內卷”的日益嚴重,反“內卷”的“躺平”也開始走紅。小潘告訴記者,自己剛入職時,每天大概晚上八九點下班,而隨著同事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自己不得不突破晚上9點下班的極限,經常晚上11點才下班。深感“內卷”之苦的她正在考慮跳槽,“找一個稍微可以‘躺平’的公司”。小潘說:“‘躺平’不等於放棄奮鬥,更多是一種解壓和調整,但是高度‘內卷’,以高昂的身心代價換取不對等的回報沒有必要。”
不喜歡結交新朋友、不喜歡主動跟人打招呼、與人交談時不敢直視對方……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社交中產生焦慮,成為“社恐”。與之相對,有的人可以在陌生的環境中游刃有餘、毫不膽怯地開展社交,被稱為“社牛”。
“從‘社恐’到‘社牛’,可以看出年輕人在努力調整心態對抗恐懼。”周若愚認為,“社恐”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隨著社會組織的不斷龐大和精細化,每個人所承擔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多,面臨的社交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開始害怕自己犯錯,於是就產生了“社交恐懼”;而“社牛”一詞的出現,恰恰體現了“社恐”們潛意識裡追求人際交往的成功,渴望成為“社牛”。
還有一些熱詞代表著大眾過去一年的心緒與共鳴:用來表達崇敬、讚美的“YYDS”“絕絕子”,幽默感十足的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盤點年度字詞,不僅能觀照現實,也有助於更好地認識自己,總結已經過去的2021年,在2022年繼續砥礪前行。(記者 喬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