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的教育,無論是思維觀念還是行為習慣,深受應試教育過分追求名次和分數的影響和禁錮,不由自主地催生了不少
“奇葩作業”
。
很多小學生作業變得越來越新穎,有些作業內容,簡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例如,用紙殼做屋子、霧霾天數星星,寫小篇經濟論文,製作電視機一臺、帶兩隻螢火蟲、把家裡的魚缸帶回學校,真是難倒一群又一群家長。
近日,
”數米“
作業又重出江湖,難度降到
1億
粒米,網友直呼作業太奇葩,難到學生家長
崩潰:不眠不休數兩年
。
老師佈置得的作業是:
在家數1億粒米,一粒一粒的數
數好以後帶到學校檢查
是的,你沒有看錯
有些家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還特意確認了一遍
確實是一粒一粒地數
這下家長頭上可就冒煙了,孩子這麼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很心疼他們,不捨得他們熬夜晚睡,迫不得已只好自己代勞了。
有家長直接怒了,數到半夜給老師發訊息:
你睡了,我的孩子還沒睡
!
這樣一來,比一粒一粒數就簡單多了。
對於老師來說,他們只是的想要“
以增進親子關係”
為由,可能有時候會忽略常識。
作業只是一種“媒介”,他是連線孩子和父母之間親情的橋樑。
家長越俎代庖,一方面是因為這些
“奇葩作業”
不是孩子的興趣和專長,無法獨立完成。
另一方面在於缺少
科學化、標準化的評價體系
,老師對作業好壞的評價往往不是注重孩子的完成過程而是結果。
那麼家長和老師該如何配合去完成孩子的作業呢?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01
從老師方面來
講
在佈置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作業時,老師要與家長提前溝通好,這項作業的意義在哪裡,他背後滲透了怎樣的教育理念,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它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啟發?讓家長覺得這不是一項難以完成“
任務”
,而是陪孩子成長的一次機會。
家長們在接到這項任務的時候,要相互理解,配合好老師的工作。如果有不滿或者建議可以提出來,相互探討,不用一邊幫孩子做作業,一邊抱怨老師,也讓自己苦不堪言。
老師佈置作業一般都要站在
“一切為了孩子”
的角度,不要超越常規,把難題拋給家長。
也不要佈置一些沒有意義的作業,比如把同一篇文章抄個100遍,既浪費時間,而且效率極其低下,這種方式擠佔本可以用來幹其他事情的時間學習他的學科的時間,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
家校共育溝通很重要,無論是家庭作業,還是教育理念等,家長和老師之間一定要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這樣才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環境。
02從家長方面來講
對於一些親子作業,家長一手包辦。這也是學校不提倡的,家長可以在旁邊指導,協助孩子一起來完成,但若整個過程孩子一點手都沒動,就拿個家長做好的成品來學校,如果是這樣,老師佈置的這道任務,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例如,做橡皮泥繪本的時候,做的時候可以
分幾步
,先讓孩子自己設計一下,她想要呈現一個什麼樣的作品。
設計好之後,就開始分工,能讓孩子自己完成的儘量自己完成,完成不了的家長幫忙,孩子打下手,總之不能讓孩子脫離開,變成家長自己的事情。
想要完成海底世界,她說捏
八爪魚、章魚、鯨魚、牡蠣
,可以讓她先把自己會捏的捏出來,剩下複雜的難度高的家長來負責捏成。
手抄報也是,先設計好版面,然後她來負責畫她能畫的部分,特別複雜的部分家長會用鉛筆輕輕的畫,然後她用勾線筆來描一遍,最後自己塗色。
這樣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很多技巧,她還會去教給別的同學,很有成就感。
無論怎樣,家長都需要擯棄凡事都自己替孩子代勞的思想,什麼作業都替孩子完成。
這樣作業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讓作業成為另一個
“拼爹拼媽”
的戰場,不僅“
坑了娃”
而且還坑了自己,要讓孩子意識到作業是留給自己的,讓孩子自己學會飛翔。